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马利民
近日,在四川省乐山市沙湾区与乐山市市中区跨区域调解专班的共同见证下,谢某与李某某签订调解协议,李某某当场退还谢某3万元相关费用,至此,一场持续数月的重大婚恋纠纷终于得以圆满解决。从剑拔弩张到最终握手言和,沙湾区综治中心凭借高效的统筹协调与联动调处机制,成功消除了这起重大“民转刑”风险隐患,展现了基层治理的效能。
情感纠葛酿冲突,案情复杂化解难
2024年10月,沙湾区嘉农镇村民谢某与踏水镇居民李某某因情感纠葛争执不断,双方多次发生肢体冲突,造成人身伤害,矛盾逐步升级。
案件引起了当地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沙湾区综治中心主动介入,积极展开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很快工作人员发现,此案极为复杂,调解难度极大,当事人横跨沙湾区与市中区两个县级行政区域,案发地与户籍地分离跨司法管辖,当事人分属不同镇需跨层级协调区、镇两级力量。此外,谢某系吸毒人员,情绪极不稳定,双方积怨深、持续时间长,致使该纠纷历经半年常规调解仍未取得突破。
快速响应聚合力,联动稳控防升级
面对严峻形势,沙湾区综治中心果断启动重大疑难矛盾纠纷联动调处机制,以“快、准、联”破局,筑牢安全防线。
在首次接报后,沙湾区综治中心立即组织多部门分析研判,果断将风险等级提升为橙色预警,明确属地政府与职能部门责任,确保处置全域覆盖、无缝衔接。同时,主动协同市中区委政法委召开联动会议,破除区域壁垒,实现信息实时共享、力量协同作战,构建“一盘棋”调处格局。
此外,沙湾区综治中心创新组建跨区域工作专班,强化释法说理、情绪疏导,全力保障相关人员及其家属安全,组织民警、网格员实施动态守护,织密安全防护网。
情法交融化心结,多维调解破僵局
在筑牢安全防线的基础上,调解团队创新采取“情感疏导+法治教育”双线融合策略,集中攻坚化解核心矛盾。积极引入双方亲属、朋友参与调解,借助亲情友情力量软化当事人对立情绪,深入疏导心结,为理性对话创造条件。
同时,两区公安、司法部门联合开展释法明理与严正训诫,清晰阐明相关法律后果,引导双方在法律框架内正视问题、理性沟通。
经过连续43小时高强度奋战、4轮跨区域联动调解,情与法的双重作用逐步显现。双方最终放下心中芥蒂,达成和解。事后谢某坦言:“冲动是魔鬼,差点酿成大错,感谢调解员及时拉我回头。”李某某也表示:“压在心头的大石终于落下,今后可以安心生活了。”
机制创新显实效,基层治理添动能
此纠纷的成功化解,是沙湾区综治中心重大疑难矛盾纠纷联动调处机制效能的生动检验。通过“属地与跨区协同联动、专班精准攻坚、情理法交融并举”的模式,既守住了法律底线,又传递了治理温情,实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今年以来,沙湾区紧扣综治中心“五个规范化”和“五有”建设目标,有效整合区信访局、区行政复议中心等职能部门(单位)力量入驻,通过持续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着力破解“跨域难调”顽疾。此次成功实践,不仅化解了重大风险,更为沙湾区持续探索形成“矛盾纠纷不出站”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新路径积累了宝贵经验,为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提供了有力的“沙湾样本”支撑。
编辑:牛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