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马利民 通讯员 谷才霞
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辖区人员结构呈多元化趋势,经济业态更为丰富,群众矛盾更为复杂,社区治理存在一定难度。基于辖区复杂形势,成都高新区深刻把握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核心要义,始终将党的领导落实到社区一线、坚决把矛盾风险化解在基层、严守“平安不出事”的原则、开启“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治理新格局,依托成都市党建引领“微网实格”治理体系,通过矛盾不出“格”、矛盾不出“企”、矛盾不出“园”的“三不出”社区治理思路,逐步实现了“矛盾不上交”的目标,开展了新时代“枫桥经验”在治理基层矛盾上的有益探索。

广泛发动、多元参与
实现矛盾不出“格”
“矛盾不上交”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基本要求。成都高新区坚持党建引领,以预防为基点,依托“微网实格”构建风险防控体制机制,将辖区划分为总网格71个,一般网格942个,配备专职网格员1500名,专属网格1370个,配置专属网格员1772名,同时科学精准划小划微,划分微网格6835个,发动微网格员9706名,充分发展广大居民积极成为志愿微网格员,明确了“最大程度把矛盾风险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的工作机制和治理思路。
始终坚持党对基层社会治理的全面领导,坚持党建引领,在册党员“进网入格”,发挥党的群众工作优势和党员先锋优势,不断强化组织观念和关联作用,以“网”来串联每个具体的“格”,把具有不同特性的人,通过组织串联起来,从而实现每个基层治理场景中都有组织覆盖。通过组织发动个人,不断吸纳固定微网格员,做强志愿微网格员,引导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从而实现高效能治理。
将一般网格和对大型企事业单位、商业综合体等独立区域进行划分的专属网格这一“微网实格”创新举措结合起来,辖区属地街道与基层警务工作深度融合,联合派出所开展“警网融合”,打造“商铺联勤”群防群治品牌,强化共建共治共享的工作联系机制。
聚合组织力量,深耕调解服务,构筑起一般网格里的“4+N”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体系,即街道、社区、一般网格、微网格四级调解组织+N类调解成员。在街道、社区、一般网格和微网格分别建立矛盾纠纷调处中心、调解站、调解室和调解点,使专职网格员、微网格及其他各级相关人员和负责人依据矛盾纠纷程度参与调解,切实保障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有效运行,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预防在事件发酵阶段,全力维护辖区和谐稳定。
社企联动、完善服务
实现矛盾不出“企”
“政府搭台,社企联动”作为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的基础支撑工作,通过体系建设、专群结合、群防群控,进一步强化政企沟通联系,提升政府服务供给水平,充分激发企业动力活力,积极倾听企业需求,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加强企业与属地政府间的粘性,构筑起维护企业和谐稳定的前沿防线。同时,企事业单位、商业综合体不断增强与行业部门、属地政府之间的联勤联动,提升精密预防、精细管理、精微服务、精准治理能力水平。
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实践中,成都高新区坚持楼宇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引领企业自觉贯彻党的主张,积极成立单位组织。同时发挥单位组织优势,坚持消盲区、补短板、优服务、防风险,结合自身网格特点,设立企业首席治理官,“平”时以组织凝聚员工防范化解安全隐患,结合单位自身优势开展活动参与公益;“急”时通过组织发动员工参与政府应急响应。并针对公共卫生、人群聚集、政治安全等突发事件合理制定工作预案、完善应对措施。
主动了解辖区楼宇企业,掌握服务对象的合理诉求,为其提供精准服务,创新设立“5F”工作法,以党建引领企业服务“覆”盖全域;以“孵”化队伍精细化推动企业治理;发动不同主体“富”集资源助力企业营商环境建设;“扶”持企业强化楼宇内部群防群治组织建设,突出企业单位主责任落实,建立矛盾前期感知防范长效机制基础;链接专业资源“赋”能企业发展,提升各队伍成员的专业性、规范性,以此形成企业间的长期互助机制,增进企业间、社区间、社企间的沟通,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使得矛盾发生后能快速响应、多方协调和高效处置,实现矛盾不出“企”。
注重法律引导,不断推进矛盾纠纷调处的法治模式。将“普及化法律宣传与细分化法律服务”相结合,与各社区多所律师事务所合作,建构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法律服务模式。作为街道提供的公共服务产品,各社区签约律所为辖区群众提供了多名律师,提供7×24小时的法律咨询服务。同时还在社会治理端“小羊家园”设立“法律咨询”服务平台,整合街道和社区律师资源,为居民提供线上法律咨询服务,并加入第三方专业心理咨询服务机构,为居民提供线上心理咨询疏导,解决矛盾纠纷当事人的心理健康问题。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法律服务模式的开展,有效增强了法律普及和服务的针对性,从源头上有效预防和化解了社会矛盾纠纷,推进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社会化、专业化、智能化开展。
智慧治理、科技赋能
实现矛盾不出“园”
紧紧围绕成都市智慧蓉城建设“二级平台、四级应用”核心理念,做实城运中心建设,并以平台为手段,以人房数据为基础,以居民需求为导向,着眼于智慧社区治理,创新探索“微网实格”网格化管理模式,推出微网实格社会治理端,通过提前感知,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探索社区治理新路子。
收集、关联和分析辖区“人、房”方面多维数据,实时掌握辖区运行基本情况,全面了解基层状况。通过数据分析辖区人口结构、业态分布等信息,智能分析常见矛盾类型和区域特征,形成提前布控、快速感知、高效处理。对辖区人群进行“画像”分析,全面监测特殊人群,精准感知需求,强化诉源治理。同时,畅通数据采集回流渠道,完善数据同源应用机制,推动人房数据在微网格单元动态更新和融合应用,赋能“智慧蓉城”数据底座建设,以数据厚植平安根基。
实体化城运中心围绕“三级平台、五级应用”工作体系,形成“感知发现、决策指挥、反应处置、终端反馈”工作闭环,实现城市运行从事后统计向事前预测、从被动处置向主动发现转变。按照问题早发现、事件风险处早处小的要求,建立24小时值班值守、信息上报工作机制,对本辖区内人口/重点人群、房屋/院落、法人/商户等进行精细化管理,汇聚并处置辖区内事件,灵活及时资源调度和联勤联动,开展数据采集,实现“一次采集、多方利用”,推动各类事件高效处置,形成“多方联动,多元共治”的工作模式,进一步提升了辖区预测预警预防矛盾纠纷产生的能力。实现街道运行态势提前感知、矛盾纠纷及时预警、事件就地闭环处置,实现辖区运行风险“早发现、早预警、早研判、早处置”,提升城市智治、众治、善治效能,回应市民对美好生活期盼,实现“矛盾不上交”的治理目标。
既依托群众基础,构建微网实格体系,发动群众参与治理;又紧盯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回应群众需求,提升治理效能。通过不断实践探索新时代“枫桥经验”,提升服务群众、服务基层的能力,切切实实增加群众满意度、幸福感。实现“小事不出院落、难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治理目标。
在新征程上,成都高新区将继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微网实格”治理体系,做实做强服务市民“最后一公里”,提升城市智治、众治、善治效能,回应市民对美好生活期盼,为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提供坚实支撑。
编辑:邢国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