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四川宜宾创新邻里家事宜解纷模式 打好命案防范关键战

2023-03-31 14:42:59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分享:
-标准+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马利民 

随着经济社会、利益格局、思想观念深刻演变,邻里家事纠纷进入多发易发期,燃点低、爆点多、影响大特征明显,已成为诱发命案的最大风险源。近三年,邻里家事纠纷占到四川省宜宾市纠纷总量的58.2%,诱发命案数占全市命案总数的72.4%。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以来,宜宾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把化解邻里家事纠纷作为命案风险防范的重要抓手,创新构建党政推动、块面结合、群众参与、组织培育四位一体宜解纷模式,推动邻里家事纠纷化解成功率提升至98.4%,2022年同比2020年十万人命案发案率下降25.4%、发案数下降37.1%,为纵深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贡献了宜宾智慧、宜宾方案。 

党政推动强统筹 

使主体责任“紧起来” 

针对邻里家事纠纷点多面宽无从抓、情理法交织难化解、各类职能主体多而散的问题,坚持以党政推动健全责任落实体系。宜宾市委提出隐患排查、督促检查、整改落实、宣传教育“四个常态化”要求,以防范化解邻里家事纠纷为重点,建立《健全和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实施意见》1套总方案,制定细化子方案,明确教体、民政、妇联等27个部门职能职责,形成“1+11+27”工作体系,压紧压实风险防控属地、行业、部门、领导四方责任。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6次专题研究,市委书记、市长多次作出批示指示,平安建设领导小组及专项组召开会议30余次,强力推动任务落地。 

聚焦分级负责、动态排查、快捷解纷、信息共享、评价考核等重难点,推出防范民转刑命案工作机制15条,配套一站式重大邻里家事纠纷联动干预化解、“零命案”县(区)示范创建、最高50万元奖励等30余个工作机制,推动市县乡村网格五级党组织书记齐抓共管,确保用足用好政策措施。全省首创综治平安保险服务机制,构建群众自愿+政策兜底运行模式,参保群众36.2万人,最高赔付额200万元。 

同时,市县两级财政配套专项资金10亿元,实施三年强基补短工程,统筹推进8个法庭、102个派出所新改扩建,探索构建综治、矛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等“多心合一”融合建设运行体系,创成省级枫桥式“两所一庭”46个。持续完善乡镇(街道)政法委员统筹协调基层政法工作机制,划定1100名派出所民警的警力配置红线,法庭全部按照“一审一辅一书一警以上”标准配备,一村(社区)一辅警、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实现“三个100%”覆盖,有效解决基层解纷阵地空心化、虚无化问题。

块面结合强落实 

使摸排化解“动起来” 

针对邻里家事纠纷事前隐蔽发现难、事中处置效果差、事后动态跟踪少的问题,构建三端闭环排查化解机制。宜宾市对全市邻里家事纠纷进行类型化成因分析比对,建立婚恋情感、家庭暴力、财产继承、赡养抚养、赌博酗酒以及宅基地、建房改造、公共卫生、耕地边界、动物饲养等10个重点问题台账。在村区层面,推广“山湾联防 十户联防”经验做法,以村(居)民小组长、网格员、人民调解员为主体,每日滚动排查;在乡镇层面,发挥综治中心汇聚池作用,整合“两所一庭”、妇联、民政等力量,每周排查梳理;在县级层面,由矛调中心会同各成员单位,每半月排查研判。近三年,排查出邻里家事纠纷74243件,均纳入市级平台统筹交办督办、销号管理。 

根据当事人人身危险性,对排查出的邻里家事纠纷实行三色管控,按属事属地原则,实施三级书记审签背书制,落实各级领导包掌握情况、包思想教育、包纠纷化解、包消除隐患“四包责任”。对风险较低的纠纷定级为蓝色,由村(社区)干部包案;对可能引发命案的纠纷定级为黄色,由乡镇(街道)党政领导和县(区)有关部门领导包案;对冲突激烈、极易引发命案的纠纷定级为红色,由县(区)党政领导包案。2020年以来,成功化解风险等级偏高、烈度较大的邻里家事纠纷3036件,多个县(区)连续多年“零命案”。 

各级矛调中心对纠纷调处化解情况进行全链条回访,以包案领导为对象,一看包案领导是否明确、包案责任是否落实,确保包案领导履职尽责;以交办事项为重点,二看化解是否有效、稳控是否到位,确保风险有效管控;以当事人为主体,三看情绪是否稳定、调处结果是否满意,坚决防止旧病复发。近三年,回访包案领导8400余人次、交办事项1.2万余件次、当事人2.8万余人次,有效巩固纠纷摸排化解成果。 

群众参与强动力 

使源头治理“活起来” 

针对部分群众不愿参与、不善参与、不敢参与的问题,一体推进建渠道、重激励、强保障工作。持续完善“一约五会”村民自治体系,创编微网实格作战指挥图,依托恳谈会、坝坝茶、广场夜话等形式,做优民事民议、民事民管、民事民办载体,形成依靠群众发现、干预、化解邻里家事纠纷快反机制。以三官一律、两代表一委员、村社干部、五老人员为主体,选优配强家事观察员、调解员、心理疏导员三员队伍7800余人,成功创建无讼社区(村居)19个,汇集178个典型示范点形成治理创新“地图”,春风经验等4项群众自治做法入选全国创新优秀案例。 

探索末梢治理道德银行、积分管理机制,研发信息化评价系统,量化26项群众参与评价指标,通过系统自动生成积分,定期张榜公示。设立专项奖励基金1000万元,群众参与积分可兑换物质奖励或给予现金奖补,并在优先择校入学、增加贷款授信额度等方面予以倾斜,切实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红袖标、新乡贤等志愿服务队伍壮大至7.3万余人。 

修订《宜宾市保护和奖励见义勇为管理办法》,细化侵害救济、抚恤优待等10项保护措施,见义勇为个人、群体奖金额度分别上调至5万元、20万元,选树见义勇为英雄模范364人,凝聚见危必救正能量。强化示范引领,按季度发布宜宾好人榜,推荐评选道德模范120余人、孝老爱亲示范户等3650户,为构建和谐的邻里家事关系营造浓厚氛围。 

组织培育强功能 

使协同补位“实起来” 

针对社会组织培育、能力建设、作用发挥未完全跟上群众解纷需要的情况,全力实施社会组织培育提能行动。制定党建引领社会组织提供服务10条措施,以“党建+综治中心+社会团体”工作模式为基础,提供党建指导、场地保障等服务,孵化酒都义工等社会组织1900余个。在全省率先成立多元化解纠纷促进会,推动563个调解组织建立党组织,春霞关爱协会获评全国先进。创新“党建+多调110”调解措施,面向社会组织开通尾号为110的调解专线,形成邻里家事纠纷统一受理、集中梳理、分流办理工作机制。 

联合高校、法学专家人才库95名专家组建督导智库,为社会组织提供专业指导、人才培训,广泛吸纳心理咨询师、法律工作者等专业人员入驻,发展功能型、专业型社会组织,培养吴诗华等一批全国金牌调解能手。创新推出订制调解,实行群众订单、矛调中心接单、社会组织派单三单管理,群众可自行选择专业调解人员,并按群众选定时间和方式开展调解,提升纠纷化解专业性和公信力,经验做法被央视专题报道。 

依托平安宜宾建设大联动指挥中心,实质化运行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信息系统,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宜解纷·云助手”便捷服务平台,深度嵌入自主开发的“码上扫、马上办”等小程序,开通邻里家事纠纷调解模块,为广大社会组织和群众提供随手调、在线调、远程调服务。宜宾市公共安全视频联网建设方案获评全国智慧治理十大创新方案。近三年,通过线上平台成功化解邻里家事纠纷5179件、有效预警防范命案风险235起。

编辑:邢国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