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 | 宅基地风波:党建引领下传统与现代的和谐交响

2025-08-19 09:22:30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标准+

在新站村,一场持续一年的宅基地纠纷,如同一团乱麻,紧紧缠绕着刘某伟和付某国两家。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县人民法院新站人民法庭在党建引领下,党员模范带头,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治理手段深度融合,最终实现了邻里间的和解,奏响了一曲和谐美好的乡村乐章。

矛盾初起 传统纠纷的棘手难题

2024年5月,付某国翻建老房时向东扩了两米半,其中约1米占用了刘某伟家祖辈传下来的地方。由于老宅基地没有土地证,界限全靠习惯认知。刘某伟上门理论,付某国却强硬要求出示土地证才肯让步,双方当场吵翻。土地所、司法所虽先后介入,但那1米地的矛盾却如一根刺,深深扎在两家心里。2025年3月,矛盾再次激化,刘某伟一气之下将三轮车横在付某国门口,两家关系降至冰点。

党建引领 党员模范的先锋担当

在这场纠纷陷入僵局之时,新站法庭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联合新站村党支部积极探寻化解矛盾的有效途径。党员们主动作为,多次往返于两家之间,传递和解的信号,为后续的调解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党员们的模范行动,如同一束束温暖的光,照亮了矛盾化解的道路,让村民们看到了解决问题的希望。

驿站调解 传统智慧与现代治理的融合

辖区新站村是由清朝驿站转化成的村落,村民具有“爱较真、讲死理”特点,法庭将驿站文化赋能调解工作,建立“驿站调解”工作法,邀请人熟地熟有威望的“驿站村”长者参与调解,在家长里短中将法条转化为“炕头能听懂的理”,将矛盾化解在“三家街”。

2025年7月,付某国两口子听说村里的古驿站联合法庭成立了“驿站调解”工作室,这为纠纷的化解带来了新的契机。新站法庭迅速行动,将两家四口请到调解室,同时邀请村里德高望重的驿站后人3位刘姓老人、3位付姓老人,以及村党支部和法庭的同志共同参与调解。

调解过程中,村党支部积极组织协调,确保调解工作有序进行;法庭同志则从法律层面提供专业指导,明确法律底线。驿站后人先是指责他们忘了老祖宗的规矩,不懂邻里和睦的道理。随后又放缓语气,讲起古驿站的故事——那时大家抱团取暖,谁家有难处,全村搭把手,从未因一尺地红过眼。老人们将礼仪、情义等祖宗留下的和睦传统掰碎了讲,讲到动情处,满院子都是叹息。

这种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调解方式,产生了奇妙的效果。刘某伟和付某国两家人听了老人们的讲述,眼眶渐渐红了。他们想起老辈人说的邻里情分,想起小时候两家互相帮衬的日子,刚才还剑拔弩张的两家人,眼泪顺着脸颊往下淌。没等旁人多说,俩人先红着脸给对方道了歉,手一握,之前的怨怼好像都散了。

和解新生 党建引领下的乡村新貌

最终,在党建引领、多方协作的努力下,这场纠纷得到了圆满化解。付某国主动提出在前园子里让出5米地作为补偿,双方签订了协议。签字那天,刘某伟和付某国特意请6位老人吃了顿饭,饭桌上,酒杯一碰,长辈们的笑纹里都是欣慰。

“驿站调解”工作法是将传统智慧融入现代调解的生动实践。法庭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将党的温暖传递到村民心间;同时创新整合传统调解智慧与现代法律手段,形成多元解纷合力。通过党建与业务的深度融合,不仅有效化解了当下矛盾,更在乡村播撒了和谐互助的法治种子,为法治乡村建设贡献法院力量。(李智慧)

编辑:徐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