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甘肃临夏:聚焦综治中心“五有”“五规范”目标 打造“一站式”高效解纷综合体

2025-08-01 14:13:26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标准+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志锋 通讯员 张义良

今年以来,甘肃省临夏州认真落实党中央和省委部署要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着力提升县级综治中心“五有”“五个规范化”水平,多点发力、多措并举,全面打造“一站式”高效解纷平台,整体推进治安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显著成效,为主动创安创稳实践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体化推进,完善四级架构强体系

全州紧盯矛盾纠纷化解和社会治安风险防控两大核心任务,着力推动州、县(市)、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州级强化“统筹抓”作用,县市突出“集中办”作用,乡镇(街道)注重“一体办”作用,村(社区)发挥“综合办”作用,构建起上下贯通、高效协同的四级工作架构体系。上半年,各级综治中心受理矛盾纠纷3.4万件,化解成功2.9万件,成功率达85.2%,牢牢守住了不发生命案、个人极端案的底线。

实体化建设,理顺机制促高效运转

按照有牌子、有场所、有力量、有机制、有效果的“五有”目标,全面加强县级综治中心阵地建设,统一场所设置、规范入驻、定岗定责和落实机制,规范了命名挂牌,实现了多部门派员进驻,确保了工作承接,推动了职能部门协调联动。目前,县级综治中心平均进驻单位达19个,进驻调解员193人,州县乡三级综治中心配置工作人员445人,保障了综治中心工作的高效开展。

规范化运行,打造实战服务平台

着眼解决群众办事难题,县级综治中心打造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高效实战平台。合理布局引导受理、多元化解、指挥调度“3区”,按照“1+5+N”模式,科学设立矛盾调处、诉讼立案、信访接待、劳动仲裁、法律服务等常驻和民政、教育、住建等轮驻随驻“6大窗口”,构建完善运行机制,让群众享受多元化服务。同时,制定系列规范性文件,确保综治中心建设有章可循。

法治化调解,依法依规定分止争

坚持法治化导向,走实法治化“路线图”、抓实多元化解举措、做实“三调对接”机制,构建“综治中心负责程序推进、办理部门负责实质性解决”的工作格局。上半年,法院民商事案件向综治中心推送流转率达51.3%,公安机关矛盾纠纷类警情推送化解成功率91.5%,信访部门矛盾纠纷类信访事项推送化解成功率98.6%,充分彰显了综治中心的“集结地”作用。

网格化服务,夯实基层治理根基

立足抓前端、抓源头,通过“建网”“用网”“管网”“强网”“评网”五线协同,加强网格风险预警、矛盾纠纷排查和重点人群管理,进一步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做到风险隐患及时预警,相关动态实时掌握,及时处置化解,从源头减少肇事肇祸行为和个人极端案事件的发生。上半年采集上报“五要素”信息2.7万条,有效防范风险隐患。

信息化支撑,赋能智慧综治平台

统筹推进信息平台功能深度应用和延伸开发,整合数据资源,用好系统模块,建强“七彩先锋”,开展“互联网+基层治理”行动,强化分析研判,对可能发生的社会问题、风险隐患提前作出预警、及时有效干预。上半年,录入并督办命案预警信息95条,“五心先锋”“小板凳”模块注册用户达6.8万人,收集民情事项548件,为综治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信息化保障。

多元化防控,构建共建共治格局

推动构建主体多元、手段多样的社会治安风险防控网络,预防、化解、管控各类风险。坚持党建引领,以党建统领综治中心工作,建立党支部,管理常驻党员,开展组织生活,将党的领导贯穿社会治理各方面。坚持多元共治,发挥村“两委”优势,动员人才议事协商,组织群防群治队伍开展工作,引导社会组织等参与矛盾预防调解。坚持信息强治,全时段巡查重点部位。

制度化保障,厚植行稳致远根基

强化顶层设计与创新,加大投入推动综治中心物理空间标准化、实战化运行规范化。组织保障上,各县市党委政府大力支持,实现场地、人员、经费“三保障”。协作联动中,强化“一盘棋”思想,建立跨部门协同等多类机制,实现多方联动。规范运行方面,健全矛盾纠纷处理流程,打造“多元解纷矩阵”。考核评价时,完善人员管理制度,严格考勤、考核,激励履职,提升业务能力,确保服务群众更给力、化解矛盾更实效、风险防控更精准。


编辑:牛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