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检察履职力量逐步下沉 基层治理能力持续上升

甘肃省玉门市人民检察院深度融入“四网融治”打造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2025-08-01 14:13:26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标准+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志锋 通讯员 孙雅娇

今年以来,甘肃省玉门市人民检察院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省委和最高检关于检察机关参与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工作部署要求,坚持党委领导下的系统治理、基层治理新模式,以凝聚服务群众、预防化解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为重点,立足检察履职办案,找准法律监督与群众需求的结合点,采取多项措施夯实检察干警下沉社区管理、精细服务、信息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自觉扛起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使命担当,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社会高效能治理作出检察贡献。

明确责任清单,构建“检察+综治”协同治理体系

玉门市人民检察院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真正把检察履职摆进基层治理前沿阵地,着力破除“无米之炊”“无从下手”的认识误区,拧紧责任链条,积极参与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通过主动对接玉门市综治中心,全面落实“七中心合一”要求,12309检察服务中心全面入驻玉门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相继制定并完善了检调对接工作机制、下沉乡镇(街道)干警开展工作措施、关于加强派驻乡镇检察室融入全市社会治理工作的实施意见等工作制度,明确法律监督、矛盾调处等九大类职责清单,建立排查社会治理风险、发现、收集法律监督线索、协助乡镇、街道化解矛盾纠纷等机制,促进信息共享和行动共振,全面延伸检察机关服务保障基层治理的职能触角。在平台共建上,在市综治中心常驻一名干警负责四网融治、检调对接协调工作,同时负责检察业务系统同综治信息平台的数据互通,由专人将轻微刑事案件材料移送玉门市社会治理中心,及时组织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办案警官、检察官、法官、律师、社区司法工作人员对案件涉及的民事纠纷进行调解。充分发挥检察官熟悉案件的优势,适时引入第三方力量,汇聚多方合力,运用检调对接沟通机制,已组织参与调解刑事案件附带民事部分矛盾化解8件,促成赔偿5件,赔偿金额89.2万元。

聚焦主责主业,激活“检察+和解协议”法律监督新格局

玉门市人民检察院深刻认识检察机关参与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的重要性,在党委政法委的统筹指挥下,理顺12309检察服务中心与综治中心、入驻中心其他单位以及本院业务部门三个方面的关系,延伸监督触角。推进矛盾纠纷协调解决。派驻14名经验丰富的优秀检察干警下沉到相应的街道社区,通过采用“释法+情理+政策”三维工作法,提供法律咨询和帮助,疏导双方情绪,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促成双方达成和解协议,最大限度形成“专人受理+分流办理+调解结案”闭环工作机制,联合当地乡镇街道成功化解征地补偿、家事纠纷等矛盾19件,制发社会治理类、公益诉讼检察建议3件。打造未成年人保护矩阵。以“玉·苗”未成年人检察品牌为依托,联合教育部门、妇联开展“法治副校长进校园”“困境留守儿童结对帮扶”,开展法治宣讲、结对帮扶27次。开展民生领域专项监督。针对农民工讨薪、食药品安全、医疗保障及特殊群体的权益保护和法律援助,持续开展食药安全、环境保护等“小专项”行动,制发社会治理、行政执法监督检察建议23份,推动建立社会普遍性问题源头治理新模式。

深化数字赋能,打造“检察+数据模型”智慧治理新模式

玉门市人民检察院14名下沉干警化身“移动网格员”,通过登录“活力网格”微信小程序,积极参与隐患排查、调解基层纠纷等社会治理工作,找到将检察工作与人民调解履职结合点,将化解矛盾贯穿于执法办案始终,最大限度妥善化解矛盾纠纷。定期走访乡镇检察,查阅乡镇社区矫正档案200余卷,通过调取数据,针对普遍性、倾向性问题制发检察建议,努力修复受损的社会关系,践行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


编辑:牛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