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颖
在椰风海韵的碧海之滨,鲜见争议双方的剑拔弩张,取而代之的是多元解纷的和谐图景、制度创新的实践样本。海南涉外法律服务如木棉花般绚烂绽放,以“非对抗性解纷”,打造“效率与公平相得益彰、本土特色与国际标准有机融合”的商事争议解决新范式。
近日,《法治日报》记者跟随司法部“‘一带一路’ 法治同行”暨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主题采访团踏上海南这片改革开放热土,探寻自贸港商事争议解决的“海南方案”。
打造国际解纷“首选地”
碧波荡漾的琼州海峡畔,一份载满法治信心的仲裁裁决书跨越国界——海南国际仲裁院作出的英文裁决近日获马来西亚高等法院承认与执行,成为《承认及执行外国仲裁裁决公约》框架下中国仲裁机构国际公信力的最新注脚。
海南国际仲裁院副院长陈华君介绍,这起中马企业货物买卖纠纷案,以《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和马来西亚法律为裁判依据,由当事人共同选定的马来西亚籍仲裁员通过线上庭审高效裁断。此次裁决成功跨境执行,彰显“程序正义与效率平衡”的海南智慧,让海南从“跟跑者”转变为国际仲裁规则的“参与者”。
于2020年改制后的海南国际仲裁院共受理仲裁案件11731件,标的额289亿余元。该院广纳贤才,境外仲裁员占比近三分之一,分布在全球40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了主要法域的全覆盖。
海南以仲裁为纽带,秉持开放包容的姿态,编织一张跨越山海的国际合作网络。海南省仲裁协会会长刘道俊介绍,通过建立互访机制、签署合作备忘录、参与国际规则制定等多元方式,海南持续扩大“朋友圈”,通过“走出去”推介与“引进来”融合,既向全球宣介“海南方案”,又吸纳国际仲裁规则精髓。
海南充分运用自贸港法规制定权,对现行仲裁法作出适度变通和创新,于2024年出台《海南自由贸易港国际商事仲裁发展若干规定》,在国内率先以地方立法形式对临时仲裁作出规定,推出一系列国际商事仲裁创新举措。
在刘道俊看来,率先在自贸港探索开展临时仲裁,既丰富了商事纠纷解决工具箱,又有利于完善海南仲裁纠纷解决体系。
这种“灵活高效、成本低、一裁终局”的解纷模式,吸引更多跨国企业将争议解决“航线”转向海南。目前,在配套规则指引下已有4宗案件落地,获企业高度评价,验证了这项“制度集成创新典范”的旺盛生命力。
“未来,海南将对标国际先进经验,动态优化仲裁规则与人才体系。通过全球仲裁资源互联,打造国际仲裁员智库、共建庭审设施、互荐专业人才,吸引顶尖机构落户。以制度创新为引擎,培育兼具中国特色与国际标准的仲裁服务体系,将海南建设成国际商事纠纷解决‘优选地’。”刘道俊说。
筑牢跨境贸易“防火墙”
在和煦阳光下,海南企业家代表团与他们的“法治护航队”到柬埔寨进行考察。这支由海南涉外律师组成的专业团队,将法律服务前移至商务考察第一线。
律师围绕农业开发、医疗健康等重点领域,通过专题研讨会、实地考察等形式,系统解读柬埔寨外商投资法律体系,为意向合作项目提供从政策咨询、法律尽调、风险防控到协议谈判的全流程法律服务,护航企业行稳致远。
海南省律师协会会长符琼芬认为,这种“随行+定制”的法律服务新模式,正推动海南企业跨境投资服务向专业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在海南自贸港建设澎湃浪潮中,随着“零关税、低税率、简税制”等制度的深入推进,贸易自由化、投资便利化的政策红利持续释放,让海南成为一片投资兴业的热土,吸引了大量国内外企业的目光。
随之而来的是国际商事活动日益活跃——从跨境并购到离岸金融,从跨境知识产权保护到数据合规治理,各类新型法律需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为海南律师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在涉外律师人才培养方面,采用国际化实训、高端人才引进、本土化培育等多元化路径,注重培养精通国际规则、熟悉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法律体系的复合型律师。”符琼芬说。
为了提升涉外律师的专业素养和服务能力,海南积极搭建交流合作平台。通过连续5年服务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开展自贸港法律周,与新加坡、马来西亚、澳大利亚、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构建常态化法律服务交流机制,为律师提供了学习先进经验、拓展国际视野的良好契机。
截至2025年5月1日,海南省共有律师事务所538家(包括2家联营律所、3家外国律所驻海口代表处和1家香港律所驻海口代表处),执业律师8392人,其中124名涉外法律人才精通多国法律体系。
潮起海之南,法治向未来。“随着海南自由贸易港法深入实施,涉外法律服务已成为营商环境建设的核心要素。这支兼具国际视野与本土智慧的‘法律智囊团’,将努力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构建‘法治防火墙’。”符琼芬说。
架设以和为贵“彩虹桥”
一桩纠缠两年的600万元工程款纠纷,经海口国际商事调解中心(以下简称“海口商调中心”)数日调解圆满化解。当事人盛赞“快捷高效,省钱省心”的“东方解法”,正成为海南法治名片。
据海口商调中心理事长廖晖介绍,中心帮助国内外企业或机构解决在贸易、投资、金融、证券、知识产权、房地产以及其他商事领域的纠纷。截至2025年3月,已成功调解2026宗案件,涉案金额超50亿元,558份调解书获司法或仲裁效力确认。
在自贸港建设深水区,海南环球商事调解中心(以下简称“海南环调中心”)以“东方智慧”架设跨法域“法律彩虹桥”。这座沟通之桥,既传承了中华“以和为贵”的调解文化基因,又创新融合国际商事规则,成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框架下法治软联通的实践者。
纠纷当事人感慨道:“这里没有法槌声,却让纠纷化于无形。”
海南环调中心副理事长王洋介绍,中心将充分发挥“调解+法律+国际”三位一体服务优势,设立东盟国际商事调解研究院,组建百余人的多语种调解员团队,致力于构建“东方经验+国际规则”调解模式。
近年来,海南自贸港以制度集成创新破题商事调解改革。《海南自由贸易港商事调解规定》实施4个月以来,已培育6家专业调解组织,739名调解员入驻名册,形成“立法突破+国际接轨+智慧监管”的特色体系。
海南省司法厅出台商事调解组织登记管理办法,压缩设立审批时限,构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规则适配机制,使调解协议在几十个国家可执行。通过“年度检查+动态退出”监管模式,确保行业规范发展,其“非诉解纷优选地”品牌吸引多国企业选择海南。
海南省司法厅副厅长叶平表示,海南将着力构建“合规指引+资源对接+多元解纷+权益保障”四位一体体系,重点强化全链条合规指引、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特色争议解决机制,助力海南自贸港成为新时代对外开放的璀璨明珠。
编辑:胡建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