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苏明龙
近年来,吉林省通化市中级人民法院立足行政审判职能,以“联”为前提、“动”为重点,积极探索府院联动新机制,充分发挥府院各自在化解矛盾纠纷、维护和谐稳定等方面的职能优势,将法治触角延伸至社会治理末梢。
“施工队进不了场,高铁工期要耽误了。”2024年初,通化县东宝新村某施工现场因土地争议陷入僵局。3名村民因地块面积误差阻拦施工,施工单位无奈诉至法院。通化县人民法院二密法庭迅速联合街道办成立调解专班,法官带着测绘报告入户释法,街道办承诺督促补偿落实,仅用6天就促成双方达成协议,施工队顺利进场,该工程得以推进。
在重大项目建设中,通化市法院构建“法院+街道”联调机制,将司法力量融入征地拆迁、工程建设等“一线战场”。从辉南县102户棚改户“零强拆”签约,到东昌区产业园200余户动迁户安置补偿问题和解,府院联动专班用“法律刚性+人情温度”化解对抗情绪,让“法治护航”成为项目推进的“加速器”。
“打了多年官司,林木权属还是不清,这日子啥时候是个头?”集安市的王某与张某因林木承包合同纠纷对簿公堂。集安市人民法院与司法局启动府院联动机制,法官查明纠纷根源在历史遗留的合同瑕疵,多次组织双方背对背调解,最终促成和解撤诉。
在行政争议化解中,通化市法院坚持“实质解纷”导向,柳河县人民法院建立“1+3”审理模式,推动行政案件前端治理,行政诉讼案件收案量同比下降53.8个百分点;二道江区人民法院与税务局建立“税务+法院”备忘录,通过司法建议规范社保征收;东昌区人民法院将行政争议化解中心前移,7户违规领取低保家庭主动退款,实现“案结事了政和”。
“卖房子的人联系不上,房子登记不了可咋办?”辉南县居民胡女士拿着回迁房协议愁容满面。因原产权人下落不明,像她这样的回迁户一度面临无法办理产权登记的困境。辉南县人民法院没有“坐堂问案”,而是向不动产登记中心发出司法建议,推动政府召开专题会议,最终确立“征收部门确认后可直接办理初始登记”的解决方案,让100余户居民顺利拿到产权证。
这是通化市法院“司法+行政”协同解纷的缩影。辉南县法院创新“法律+政策”双轨机制,联合党委政法委、信访局构建“司法释法+行政关怀”模式,4年来牵头联动接访100余人次,20余件“老大难”案件得以妥善化解;梅河口市人民法院成立执行服务中心,落实执行前督促履行、执行宽限期、预处罚工作机制,促使257人自动履行,到位金额1210万元。政府主动将法院纳入重大决策联席会议,法治成为破解社会矛盾的“金钥匙”。
从“单打独斗”到“多元共治”,通化市府院联动机制串联起了基层治理的千头万绪。以司法的专业筑牢公平底线,以行政的效率回应民生关切,让法治不仅是高悬的“利剑”,更成为润泽民心的“春雨”,为基层治理现代化交出一份亮眼“通化答卷”。
编辑:杜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