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欢
近日一大早,聂老汉来到湖北省孝感市云梦县综治中心。
聂老汉是云梦县隔蒲潭镇刘塘村村民,在工地上“讨生活”,可工钱总是“缺斤少两”。后来官司是赢了,钱仍没讨回来。
云梦县综治中心工作人员热情接待了聂老汉,现场协调入驻法官指导其填写相关材料,申请强制执行。
“有问题到这里就对了!”将回执折好放进口袋,聂老汉说。
在孝感,越来越多的群众和聂老汉一样,遇到问题后走进综治中心。
《法治日报》记者从孝感市委政法委了解到,近年来,该市将综治中心作为推进平安建设的重要平台,高点谋划、高位推进,强力推进县、乡两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体化运行,努力让“解决纠纷到综治中心”成为全市干部群众的普遍共识。
群众诉求全量受理
记者走进云梦县综治中心,见到宽敞明亮的大厅里,地面标识指引清晰醒目,各类服务窗口有序排列。
“诉讼服务中心、检察服务中心、信访接待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人社局劳动监察及仲裁等7个单位整体进驻。”云梦县综治中心主任陈泓介绍,该中心还有15个单位常驻、10个单位轮驻、9个专业性矛盾调解委员会点驻、6个数智平台云驻,“一站式”全量受理群众反映的矛盾纠纷化解等诉求。
今年3月,10多名货车司机到综治中心请求解决欠薪问题。他们所在的物流公司因经营不善,去年10月以来一直未发工资。
云梦县综治中心委托进驻该中心的第三方民商事纠纷调解组织进行调解。该组织由6名专业律师组成。
在律师主持的调解下,双方当事人很快达成了调解协议,约定分期支付欠薪,并委托法院进行司法确认,纠纷就此化解。
近年来,孝感市统筹推动政法部门、相关单位、社会力量1600余人进驻县、乡两级综治中心,全市已形成“县级指挥中枢—乡镇枢纽平台—村级前哨阵地”三级架构。
7个县级中心完成智能化改造,124个乡级中心实施功能升级,2063个村级站点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在孝感,走进综治中心“一扇门”,群众每项诉求都导得出、接得住、有人办、依法办。
智能预警精准发力
1月30日深夜,大悟县夏店镇,一辆三轮载客摩托车与行人相撞。
车祸发生后,当地网格员立即通过综治网格化平台上报镇综治网格中心。
当晚,夏店镇综治中心组织派出所、司法所、政府特聘法律顾问等专业力量分析案情,研究调解相关事宜,最终促使当事双方签订调解协议,妥善处理纠纷。
“我们以综治网格化平台为‘底图’,加强信息联通、数据共享,实现登记、受理、办理等全流程在线运转,为提升矛盾纠纷预防化解质效和基层社会治理能力提供信息化支撑。”孝感市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说。
孝感市还全面打通综治网格化平台与警综平台对接通道,规范非警务警情处置流程,实现非警务矛盾纠纷线上分流转办。
前不久,应城市四里棚街道栗树村一工业园区发生一起意外:叉车工人作业时误伤环卫工人。
民警处警后,将这起民事纠纷从警综平台流转至街道综治网格化平台,网格员陈佳第一时间介入。
“经调解,涉事企业主动垫付了治疗费,伤者现已治愈出院。”陈佳说。
今年以来,孝感市综治网格化平台接收非警务矛盾纠纷519件,化解率达83.43%。
据了解,孝感市依托“城市大脑”归集12345热线、舆情监测等系统信息流,探索构建矛盾纠纷智能预警模型。全市90%以上村(社区)建成智慧安防系统,重点区域矛盾纠纷发现响应时间缩短至15分钟。
织密网格源头防控
“你们凭什么不给我办低保!”说话间,一名男子愤而从腰间掏出一把菜刀。
接到社区工作人员警报,最小应急处突单元值班长“吹响哨子”,应急处突人员迅速携带防暴盾牌、防暴棍、抓捕叉等装备,赶到事发现场将该男子制伏。
这是4月18日上午,在云梦县吴铺镇杨店社区综治工作站,记者看到的应急处突实战演练的场景。
近年来,孝感市以“一村一辅警”专职化建设为抓手,着力构建“一点呼叫、多点响应、处置及时、运行顺畅”的最小应急处突单元体系。
前不久,杨店社区综治工作站站长杨艳艳发现辖区一企业冒出浓烟,立即联系社区应急处突单元,组织村干部、驻村辅警等赶赴现场灭火,将损失降至最低。
据统计,孝感市现已组建629支村级应急队伍,并配备标准化装备,构建起“1分钟响应、3分钟处置、5分钟增援”处突网络。
同时,孝感市充分发挥各级综治中心节点枢纽作用,扎实推进“化解矛盾风险 维护社会稳定”专项治理,全市已排查206万户582万人次,发现群众身边的琐事纠纷2.29万件,化解2.19万件。
从“物理整合”到“化学融合”,催生基层治理蝶变,孝感市通过机制创新让综治中心真正成为矛盾“终点站”。
今年以来,孝感市、县两级综治中心化解重大风险45个,县、乡两级办结群众诉求5500余件次。
编辑:杜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