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数字赋能推进首都精治共治

北京检察搭建轻罪治理体系框架

2024-01-04 16:39:32 来源:法治日报 -标准+

□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伟伦

近20年来,北京市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被告人人数占比从10.4%降至3.0%;被判处三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实刑的被告人人数占比下降8.1%;被判处不满三年有期徒刑的轻罪被告人人数占比从68.1%上升至83.7%。轻罪案件,已成为影响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及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对此,北京市检察机关近年来坚持“治罪”与“治理”相结合,通过搭建轻罪治理体系基本框架、积极建用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等,以检察建议、轻罪治理图鉴等多种形式,深入推进轻罪治理体系建设,破解了“超市盗”等一批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治理难题,助力首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创新机制高效办理案件

“当前,传统的盗窃、轻伤害犯罪仍属于轻罪案件中的主要类型,与此同时,高空抛物罪、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等新类型犯罪案件增多,经济犯罪和网络科技犯罪上升趋势明显。”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一检察部副主任刘哲说,轻罪案件占比大幅上升,亟须检察机关改变犯罪治理的理念和方式。

对此,北京市检察院全面分析20年来北京刑事检察案件数据,制定《关于开展轻罪治理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并树牢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的基本价值追求。

在北京市海淀区,处理一起简单的刑事案件,从犯罪嫌疑人被公安机关传唤到案,到法院庭审、当庭宣判,全程总用时不超过48小时。速度的背后,是海淀区人民检察院联合警方、法院、司法局率先在全国推行的“48小时全流程结案速裁模式”。五年来,海淀区检察院利用智慧检务系统,用上述模式审结案件400余件。

“办理轻罪刑事案件,除了依靠刑事手段打击违法犯罪,还要注重实质性化解矛盾纠纷。”海淀区检察院副检察长夏鹏介绍说,近年来该院联合海淀区司法局建立“检调对接”工作机制,在检察院内设置“人民调解室”,由富有经验、专业性强的专职调解员开展“以调解促和解”工作,借助人民调解“外脑”,实现人民调解与刑事和解两种矛盾纠纷化解模式的无缝对接。

“东城区、平谷区人民检察院探索制定轻罪案件赔偿保证金制度,让依法办案与化解矛盾有效并行,丰台区人民检察院构建不起诉公开听证工作体系,针对轻罪案件特点创新检察办案模式的新机制在北京越来越多。”刘哲说,近年来北京全市检察机关统筹适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和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高质效办理了一批具有典型示范意义的轻罪案件。

构建体系提升治理效能

治罪为基,治理为标,数据为翼,这正是北京检察机关给出的新路径。

商超自助结账盗窃案件加速增长,让不少商家对新技术的应用发展感到迷茫。对此,北京市检察院借助大数据模型全面分析1600余件此类案件,向行政主管部门和商超集团制发检察建议,促进完善商超自助结账防损机制。2022年,全市超市盗窃类案件同比下降28.1%。2023年6月,在吸收北京治理经验后,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自助收银区防损实施指南》,商超自助结账盗窃案件犯罪治理由地方性治理成果向全国性治理成果转变。

在基层,更多与群众生活相关的“迷雾”,在数字检察助力下被层层揭开。代驾单不少,却是醉驾案件高发区,这样的“怪事”,被海淀区检察院创建的“轻罪治理图鉴”监督模型进行了预警。经实地调研,检察官发现实践中因代驾司机难以直接进入停车场找到车主,导致车主酒后被迫开车找代驾司机。对此,海淀区检察院向商场物业和停车场管理公司制发检察建议,要求设置“代驾交接等候区”。此后,因交接车辆困难引发的醉驾案件在片区基本被杜绝。

“能发现异常,源于监督模型对大数据的比对分析,让检察官看到了个案背后的共性。”夏鹏告诉《法治日报》记者,“轻罪治理图鉴”监督模型包含3项安全指数、130余项数据,通过该模型可以自动化提取轻罪案件数据开展碰撞分析,并形成轻罪电子地图。

在北京市西城区,检察机关研发停车位治理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针对因停车难而频繁引发刑事案件等问题,合理设定治理风险阈值,对超过阈值的地区开展精准预防治理,目前该院受理的因停车纠纷引发的刑事案件数量同比下降10%。

刘哲说,在“轻罪治理图鉴”监督模型的基础上,北京市检察院组织各有关院进一步补充提炼完善,形成了包含4级、100多个指数指标的北京市轻罪治理指数指标体系。以该体系为载体,北京市将检察业务数据化,以检察视角评估区域轻罪治理、城市治理水平,进而提升轻罪治理效能。目前,海淀、西城、丰台等八个区的基层检察院已开展轻罪治理指数指标体系试点适用工作,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

驱动职能部门融合履职

“乡镇、街道作为城市的‘毛细血管’,在社会治理工作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夏鹏看来,驱动各部门间的融合履职,探索建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案件线索同步发现、双向移送、协同办理机制,是轻罪治理的关键一环。

对此,海淀区检察院在区委政法委的指导下,与海淀区29个街镇建立常态化沟通联络机制,将“轻罪治理图鉴”反映的社会治理态势及时反馈给各街镇,并将盗窃、诈骗、故意伤害等关系群众安全感的发案情况及街镇与检察机关协作治理情况纳入街镇考核指标,促进基层治理循法而行。此外,海淀区检察院推动轻罪数字检察建设融入区数字城市、智慧城市建设全局,持续发挥“治罪”“治理”效能。

在北京市昌平区,检察机关建用醉酒型危险驾驶案件融合履职法律监督模型,通过分析整理危险驾驶的时空地图数据,向各街道、社区通报区域内危驾案发点位、方式等情况,推动相关部门联合开展精准治理并定期进行阶段性评估,2022年昌平区人民检察院办理危险驾驶案件同比下降36.8%。

刘哲表示,下一步,北京检察机关将持续优化完善轻罪治理指数指标体系,定期形成可供决策参考的分析报告,挖掘隐性问题,促进社会治理,并以数字赋能为驱动,持续推动检察履职方式由个案办理向类案监督向溯源治理创新发展,推进首都精治共治,不断提升首都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

编辑:刘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