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济宁法院办好小案守护百姓美好生活

让群众对司法公正可感可触

2023-11-23 11:04:52 来源:法治日报
分享:
-标准+

□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梁平妮

□ 法治日报全媒体通讯员 屈庆东 张乐乐

近年来,山东济宁两级法院践行“为群众办实事”,以“如我在诉”的理念办好每一件小案,努力增强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和满意度。

“把群众当家人、把案件当家事,办好每一件小案,让群众对司法公正可感可触,用法治力量守好老百姓的美好生活。”济宁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李胜良说。

“如我在诉”践行为民情怀

“俺把土地流转给你,是让你种庄稼的,现在却用来放牛粪沼液,致使土地干涸板结,老百姓以后还怎么种庄稼?”“既然我承包了土地,怎么使用就是我的事!”在汶上县人民法院,一起土地纠纷的双方当事人束某、杨某各执一词,互不相让。

耕地?污染?听到案情,承办法官立刻意识到,这个案件关系粮食安全和环境安全,是小案,但是事不小。

“走,到现场去。”承办法官还未走到田边,一股酸臭味就扑面而来,等亲眼看到板结干裂的土地时,心便沉了下来。“当务之急要加快案件办理进度,赶紧修复耕地!”随即,法院联系当地基层组织、派出所,邀请此前参与过案件矛盾处置的人员共同推进调解。经反复沟通,束某、杨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自愿赔偿,并承担土地修复的费用。

结案不等于结束,土地被修复才能心安。此后的半年,承办法官时常到田间地头查看耕地恢复进度。“土地就是咱的命根子,感谢法院帮我们村解决了一个大难题!”该村村委会主任感慨道。

济宁法院始终秉持“如我在诉”的理念,以“案结事了人和”为追求,以实质化解纠纷为目标,全力提升每一起案件办理的效率、效果与质量。深入开展“假如我是当事人”大讨论活动,举办“小案事不小、小案不小办”论坛,推进“线上+线下”诉讼服务模式,加快智慧法院建设应用,开展巡回审判,让为民情怀根植于心、践之于行。

判后答疑促进案结事了

“法院不支持我的加班费和绩效工资,判决不公,我要上诉。”在收到智能回访系统推送的这条“投诉”后,兖州区人民法院法官杨超赶紧拨通当事人任某的电话,经过一番释法说理,电话那头的任某从怒气冲冲变得心平气和。

“杨法官,没想到您会专门打电话来解答我的疑惑,这下我理解了,不上诉了。”任某说。

“如果败诉一方不理解、不接受裁判结果,就会不断上诉,甚至信访,小案件很容易演变成大案件,不仅增加诉累,也会让当事人失去对公平正义的信任和期待。”杨超表示。

判后答疑,实现案结事了。济宁法院努力在“案结事了”上下功夫,创新判后答疑机制,制定《加强判后答疑工作的实施办法》,明确33项具体内容,对答疑的主体、范围、内容、处理程序等作出详细规定。融合12368诉讼服务热线和案件智能回访系统,建立问题及回复台账,每月通报调度反馈情况,督促承办法官及时回访和整改。今年以来答疑化解率93.32%,入选全省法院司法改革典型案例。

司法建议释放治理效能

小案从“柴米油盐”里来,到“万家灯火”里去,贴近老百姓衣食住行,最能折射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基础性问题。

泗水县人民法院在审理非法经营犯罪案件时发现,多起案件中存在不法人员利用寄递渠道违法贩运烟叶、烟丝的情况,反映出寄递安全问题。“如果把寄递环节的安全漏洞补上,利用寄递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就会少一些。”承办法官认为。

经过充分调研,泗水法院向泗水邮政管理局发出司法建议书。建议协同相关职能部门完善工作机制,合力解决寄递安全问题,进一步加大监督管理力度,通过完善常态化监管体系、健全行业诚信制度和退出机制等方式,压实寄递企业主体责任。同时开展培训工作,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防范和应对能力。

“感谢法院对邮政工作所提的宝贵建议,我们将保持对涉烟违法犯罪严打高压态势,推动全县寄递渠道涉烟监管工作深入开展。”邮政管理局对此积极回应,并表示将认真研究可行性监管方法,加强法院、公安、烟草、市场监督管理等部门的沟通协调,一同筑牢寄递安全防线。

济宁法院深入践行能动司法理念,从执法办案中见微知著,充分发挥司法建议作用,针对审判过程中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向相关部门、单位发出“同病”警示,争取解决“同类”社会问题,达到“办理一案、治理一片”的社会效果。2020年以来,济宁法院共发出司法建议358份,收到回函297份,努力做实“抓前端、治未病”的大文章。

编辑:杜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