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人民法院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

法治助力民营经济发展行稳致远

2023-08-16 09:31:45 来源:法治日报
分享:
-标准+

□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晨

近年来,人民法院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在涉案企业合规改革、挽救困境民营企业、善意文明执行等方面坚持能动司法,全面贯彻依法平等保护原则,法治助力民营经济发展行稳致远。

积极推进涉案企业合规改革

高管、实际控制人涉嫌犯罪,民营企业正常生产经营亦遭殃及。针对该种情况,人民法院积极推进涉案企业合规改革,坚持治罪与治理并重,促进企业合规守法经营。

最高人民法院民二庭副庭长付金联说:“在民营企业工作人员涉嫌犯罪的案件中,法院依法能动履职,既依法打击涉案人员的犯罪行为,又尽可能降低因涉案人员被羁押等对企业产生的消极影响,并通过送法进企业等方式,帮助企业加强合规管理、填补管理漏洞、化解风险隐患,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自今年3月以来,人民法院全面推进涉案企业合规改革。”付金联介绍说,下一步还会通过司法建议等方式,推动企业合规从个案合规到行业合规,努力实现“办理一起案件、扶助一批企业、规范一个行业”。

全面贯彻依法平等保护原则

陷入财务困境,但仍然具有发展前景和挽救价值的企业,该如何救治?如何助力优质企业涅槃重生?

最高法民二庭庭长林文学告诉《法治日报》记者,最高法积极指导各级法院对陷入财务困境但仍然具有发展前景和挽救价值的企业进行精准识别,并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适用破产重整、破产和解程序,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助力企业涅槃重生。

据介绍,2018年至2022年,全国法院通过破产重整帮助3285个企业摆脱困境,稳住92.3万名员工就业岗位;完成了对重庆钢铁、天津渤钢、北大方正等特大型企业的重整,有效化解重大风险,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今年以来,破产审判质效进一步提升。”林文学介绍说,截至7月30日,全国法院受理破产案件12862件,审结6573件,审结案件中化解债务近195亿元,安置职工1.3万人,353家企业重整成功。在破产重整成功的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较大。

与此同时,人民法院不断强化破产专业化建设。截至2023年7月,全国已设立17个专门破产法庭,有近100个中级、基层法院和部分高级法院设立了清算与破产审判庭。所有高级法院和部分中级法院均建立了管理人名册,通过行业自律管理进一步促进管理人队伍素质提升。最高法与多个部门联合发布文件,同抓共管,提升破产案件办理府院协调的效率和水平。

保障民营企业及时回笼资金

如何保障胜诉民营企业及时实现权益,同时支持被执行民营企业渡过难关?

人民法院一方面加大执行力度,综合运用多种强制执行措施,让更多真金白银装进胜诉民营企业的口袋里。2022年全国法院执结917万多件执行案件,执行到位金额首次突破2万亿元。

据了解,在执行信息化方面,以最高法“总对总”网络查控系统为主、以地方法院“点对点”网络查控系统为辅的网络查控系统,与公安部、自然资源部、中国人民银行等16家单位和3900多家银行业金融机构联网,覆盖存款、车辆、证券、不动产等16类25项信息,基本实现了对被执行人主要财产形式的全覆盖。

从网络司法拍卖系统上线至今年上半年,全国法院网络拍卖658万余次,成交155万余件,成交额2.43万亿元,标的物成交率63.82%,为当事人节约佣金738.27亿元。

另一方面,人民法院强化善意文明执行,多做“放水养鱼”之事,少行“竭泽而渔”之举。在山东省东营市中级人民法院助力东营鹏豪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等健康发展系列执行案中,法院对案涉烂尾楼没有简单一拍了之,而是依法引资恢复项目建设,1472套房产竣工交付,一揽子执结近500件关联案件,妥善化解了近900个债权人的8亿多元债权,农民工工资全额支付,职工就业得以稳定。结案后,人民法院主动联系企业修复信用,现企业已走出困境、正常运营。

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首次执行案件新收526.67万件,同比增长13.71%;办结449.13万件,同比增长13.80%;执行到位金额首次在上半年突破万亿大关,同比增长23.03%,增幅远远大于新收案件增幅和办结案件增幅。

此外,人民法院持续加大对拖欠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账款案件的执行力度,保障民营企业及时回笼资金,为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

编辑:杜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