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上海打造“三式”普法大格局

把脉群众需求让法治声音直抵人心

2023-04-18 15:40:46 来源:法治日报
分享:
-标准+

□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余东明

□ 法制与新闻记者 黄浩栋

摆个摊发个单,刷个标语拉个横幅,这样的传统普法方式已与时代要求格格不入,如何在新时代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普法工作的新期待、新要求成为摆在普法工作者面前的现实难题。

今年初,2023年上海市守法普法工作要点正式公布,明确要求打造嵌入式、融合式、浸润式“三式”普法大格局,努力解决普法供给和受众之间的“两张皮”问题。

“近年来,上海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普法理念和工作导向,坚持理念创新、方式创新和文化创新,持续推进普法供给侧改革,走好全民普法的群众路线。”上海市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吴坚勇说,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也是全面落实“八五”普法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要通过“三式”普法,进一步提升普法效能,提高人民群众对普法工作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精准嵌入

“洋洋洒洒几万字的商务合同,如何排雷?”台上是作为讲师的松江区人民法院商事审判庭法官李琛,台下是辖区内100余家企业负责人,这堂由法官主讲的“商事合同风险规避”课程,在嵌入“松法讲堂”后,被精准地传授给普法受众。

据悉,“松法讲堂”是松江区法院为临港松江科技城量身打造的“送法进园区”基层普法和依法治理的特色服务品牌。

“新领域、新业态需要新规范和新视野,我们为企业提升合规性审查能力降低经营风险送去了及时雨。这种将普法与实践相结合、专业能力与企业需求相结合的嵌入式普法精准满足了受众的普法需求。”松江区法院院长陈昌说。

“所谓嵌入式普法,就是根据不同受众不同需求,精准地将其所需的普法内容嵌入社会治理、立法执法司法和优化营商环境的各个环节里,让受众在实际应用中收获法治知识、感知法治力量、巩固法治成果。”上海市司法局普法与依法治理处处长张婷婷说。

为此,上海将普法工作精准嵌入“国际法律服务中心”和“一江一河”沿线法律服务高地建设中。依托虹桥国际中央法务区、黄浦外滩法律服务集聚带、静安全球服务商计划、松江G60科创走廊法律服务中心、虹口高端航运法律服务平台等一系列优势平台打好普法工作的“嵌入牌”。

同时,上海将普法嵌入基层立法联系点、基层法治观察点、市政府立法研究基地、行政复议基层服务点等窗口平台,拉网式捕捉普法需求,引领群众有序参与,切实在立法执法司法过程中实现精准普法。

此外,上海还连续举办了六届企业法务技能大赛,既为企业法务提供了能力展示和经验交流的平台,也切准了企业的普法需求,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据了解,嵌入式普法已成为上海推进“八五”普法的工作常态。在社会治理方面,上海形成了谁管理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的良好氛围;在法治建设领域,形成了谁立法谁普法、谁执法谁普法的思想自觉;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则形成了政府搭台多方参与、形式多样注重实效的普法合力。

多方融合

未出生的宝宝可以继承遗产吗?

已经有一个孩子的夫妻还能领养吗?

打开游戏小程序《喵星人遇上民法典》,一个个现实生活中的法律问题在通关升级中得到解答……这种“游戏+民法典”的融合式普法让受众在娱乐中学习法律知识,普法效能得到几何级提升。

其实早在“七五”普法期间,上海就创新提出了“融普法”概念,尤其在“八五”普法开展以来,上海进一步将“融普法”工作走深走实,通过加强载体融合、供需融合、阵地融合和文化融合,走出了一条具有上海辨识度的融合式普法新路子。

在载体融合方面,上海构建了多元普法新载体,打通了线上、线中、线下的普法边界。其中,由“上海法网”提供线上咨询,12348提供热线咨询,公共法律服务站提供家门口咨询;同时在各级司法行政部门主导下,涌现出一大批如“法萌普法”“爱法课堂”等专业普法团队和普法品牌,创建了一大批如“嘉定法宝”“闵晓法”等普法新媒体,形成了横到边纵到底、各自独立又相互融合的媒体矩阵。

在供需融合方面,上海以社会协同为支撑,广泛动员各方社会力量参与法治宣传,组织律师、法学教授和实务部门专家成立普法讲师团,依托社区服务中心,将普法主体与受众两大角色有机融合,以“社会化”加深人民群众的普法共振感和获得感。

在阵地融合方面,上海建立了市、区、街道和家门口的四级立体普法宣传阵地网络,并在各区打造一批各具特色、普惠性的重点法宣阵地,涌现出一大批特色鲜明的法宣品牌。

在文化融合方面,上海首创“上海法治文化节”,将法治文化与红色文化、江南文化有机融合,并充分利用文化融合的力量,不断提升普法效能。

“普法宣传在于入脑入心,融合式普法实现了普法宣传从平面到立体、从线上到线下的全面融合,让普法内容更能为老百姓理解和接受,从而实现普法主体与受众之间的同频共振。”上海市司法局副局长罗培新说。

巧妙浸润

“听完这节课,你们对新型毒品的危害有了哪些了解?请大家发言。”戒毒干警话音未落,同学们就纷纷举手……

这是近日徐汇南模中学开展的一堂禁毒法治课。据悉,“上好法治第一课,扣好人生第一粒纽扣”已成为上海推进普法进校园的普遍共识。

“我们将法治课程纳入基础课范畴,使法治教育真正成为学生必修课,使他们在日常学习中耳濡目染法治的光辉,在润物细无声中受到法治熏陶。”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孙真荣说。

为此,上海各区纷纷打造“十分钟法治文化圈”,通过“连线”法治公园、法治微景观、法治长廊,让法治元素无处不在;在公交、地铁、商圈、景区、社区广泛开发普法空间,提升浸润式普法效能。

在“八五”普法中,上海首次将红色法治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作为浸润式普法的形式提出来,要求充分挖掘红色文化中的法治基因,建设一批以红色法治文化为主题的法治宣传教育阵地,讲好法治故事,让人民群众在了解历史、聆听故事中感受法治力量。

早在两年前,上海就创新上线了“上海城市法规全书”应用系统,至今已是2.0版,这一举措可以让人民群众在上网搜索自己所需的法律法规中,即时获取相关法律知识。

此外,上海还推出了“菜单式”“订单式”普法,根据受众所需编制普法清单,开展有针对性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真正将普法转化为人民群众的内在需求。

“于无声处听惊雷,在无色处见繁花。‘三式’普法有效避免了普法对人民群众的‘打搅’和‘干扰’,并善于从受众端出发把脉群众的需求、体会群众的感受、解决群众的困难,让法治声音直抵人心。”吴坚勇说。

编辑:杜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