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早知道住院就走不了,我该把案子处理完再来”

2023-03-14 13:15:43 来源:法治日报
分享:
-标准+

□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姜东良 梁平妮

王炳申,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人民法院法官。从事法院工作35年,他对百姓用情、对工作踏实、对身边人真诚,这是大家对他的一致评价。他勤奋谨慎、耐心细致、勇敢纯粹的品格,也时刻影响并带动着身边的年轻法官。

2023年1月30日,王炳申因病去世,终年55岁,他用一生践行了忠诚、干净、担当的铮铮誓言。

“案件清零”是工作习惯

“早知道住院就走不了,我该把手里的案子处理完再来。”说这话时,王炳申已被确诊食道癌晚期,医生和家人瞒着他,但限制他离开医院。

2022年5月,王炳申带着歉意给分管院领导打电话请假,这也是带薪休假制度实行以来他第一次休假;当年6月,得知要住院,王炳申的第一反应就是遗憾手头的案子还未处理完。

“案件清零”是王炳申的工作习惯。

在滨城区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张丽荣看来,王炳申是一个很勤奋的人,他的工作时间往往从凌晨开始。“白天事务性工作多,很多的活儿他都是带回家很早起来干。”张丽荣说。

2019年,王炳申从杜店法庭庭长改任滨城区法院民一庭庭长。同年,原属于杜店法庭、滨北法庭的案件合并归民一庭管辖,带过来680件旧存案件,加上当年新收的1200件案件,是历年来民一庭任务最重的一年。“传统民事案件本身就很容易引发信访问题,民一庭承接了两处法庭的案件,王炳申面临着办案数量、质量及是否会有信访的多重压力。”张丽荣说。

那一年,王炳申带着庭里同事加班加点地干,到年底时,民一庭新收加旧存的案件基本清零,每个人的结案数均超过了200件,没有一起案件引发当事人信访。

这样的坚持贯穿了王炳申职业生涯的始终。从基层法庭到执行庭、立案庭,从业务部门到法警大队、监察室,他历任12个部门,哪儿有需要,他就在哪儿沉下心、扎住根。工作30余载,他审理的案件无一超审限、无一错案、无一引发当事人上访。如今,案件“年尾清零”也成为民一庭法官共同的习惯。

对案件谨慎对百姓情深

“可别找他说情,王炳申就是个‘死脑筋’。”提起王炳申,他第一任领导、曾任张集法庭庭长的刘根喜说。

王炳申平时不凑酒场。1995年春节,从法院转行的一个朋友喊王炳申吃饭叙旧,因素来没有工作的交集,感情自然也纯粹,他欣然赴约。路边小店,两个人三个菜一壶酒,聊得很尽兴。第二天,王炳申却接到这位朋友的电话,一个小案子需要帮忙。他很是恼火,跑去路边小店,问了菜钱,把一百多块钱还了回去。“酒,我请你喝,案子,不要打招呼,说多了,朋友就没得做了。”他说。

如今再提当年事,这位朋友不胜唏嘘,“他真是无比谨慎地对待手中的权力,无可挑剔!”

在同事看来,王炳申对案件谨慎,对审判权谨慎,源于他对老百姓的深情。他总说,老百姓走到法庭上,心里的那种难是我们体会不到的。

“有事要法官大人做主。”王炳申任杜店法庭庭长时,法庭受理了一起金融借款案件。被告人是一名老人,坚持要见王炳申。王炳申接待他后,老人絮絮叨叨说了半小时终于表达明白:他和老伴儿不想贷款,也没有拿到钱,另一个同村的保证人把他骗到银行签的字,老伴儿没有签字。

“从法律上讲,成年人都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签了字就应该承担还款责任。”时任王炳申助理的魏佳这样认为。王炳申却觉得,如果能核实当时的细节,还原事实,既能追究真正用款人的责任,也可以让两位老人避免在晚年背负上百万元债务。为此,他多次找到原告方某银行,从情、理、法的角度反复向银行做工作,向银行员工核实了签订合同的细节,确定了实际用款人并非两位老人。最终,该案以涉嫌贷款诈骗移交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时刻影响着身边人

“他耐心细致的办案风格,影响了我和很多民事法官,在案件审理时,我们一直像他这样坚持。”现任滨城区法院民一庭庭长张丽霞说。王炳申工作过的部门多次获得省市嘉奖,杜店法庭被授予公正廉洁执法先进单位,民一庭记集体一等功。

2018年,魏佳的父亲查出重病,她的笔记本里莫名其妙多了一沓钱。王炳申不承认是他给的,硬说是魏佳自己忘了。“我知道是炳申庭长的心意,以前同事家里人生病,他给同事往手机壳里塞钱,还以为我们都不知道。”说起王炳申,如今已通过员额法官考试的魏佳眼圈儿红了又红,“他是我的长辈、我的师父,也是我的领路人。我一辈子都会照他说的那样做,对老百姓好,对案件负责。”

王炳申曾被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授予一等功。1990年10月17日晚,王炳申从张集法庭沿205国道骑自行车回家,同行的还有附近村的两位村民。途中遇到歹徒正持刀抢劫一个男子,王炳申叫同行的村民去派出所报案,他自己一只胳膊夹住一个歹徒,把人摁住,直到交给警察。由此破获一个持刀抢劫团伙,这伙歹徒作案7起,打死1人,打伤7人,却栽在了王炳申手中。

“他在法院工作35年,但大家极少听到他的故事。他不在意荣誉,也不求名利,一心扑在工作上。”张丽荣说。

一件旧衬衫,一双老布鞋,是王炳申常年的装束。在王炳申生病的后期,妻子找了套新衣服想给他试试,他却说:“在家不用穿好的,等我上班再穿。”“他大概也知道病情凶险,但仍然抱有希望,期望着哪一天还能穿着新衣服回到自己的岗位。”王炳申的妻子说。

编辑:杜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