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管”三县的“杨来法诉前调解工作室”

2021-03-29 16:24:59 来源:法治日报--法制网 作者: -标准+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红旗

“您说的在理!俺同意!”看到当事人含泪给一位60多岁的老人深鞠一躬,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人民法院潭头镇人民法庭庭长程延涛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地。

老人是全国人大代表、潭头镇拨云岭村党支部书记杨来法。他出面调解的是一起疑难家事案件。

原告刘某与3名被告的母亲王某1984年2月20日登记结婚。当时,王某是第三次婚姻。3名被告是王某与前夫所生子女,刘某与王某婚后无亲生子女。2018年8月,王某摔伤,其长子李某以尽孝心为由,经刘某同意后,将其接回家中赡养。2019年5月,王某病逝,3名被告将其与早已逝去的生父合葬。刘某得知后很是恼怒,将王某3个子女诉至法庭。

程延涛一接手此案就犯了难,赶紧找杨来法商量,杨来法也感到棘手。但此案如果处理不及时,双方矛盾有可能进一步激化。于是,杨来法马上把诉前调解工作室的几位人大代表和当事双方的村干部叫到一起,分头了解情况,安抚双方的情绪。

“你母亲与老刘结婚35年,你们小的时候,对你们也很关心。你们长大成人了,都有各自的家庭。你们这样做合适吗?”杨来法与3名被告促膝长谈后,又与原告刘某谈心,“虽然3个孩子做错了事,但你和王某风风雨雨35年,人不在了,还是入土为安啊!再翻腾这个事,她在九泉之下也不瞑目呀!”

在“杨来法诉前调解工作室”调解员的努力下,3名被告向原告刘某补偿4万元,刘某对其表示谅解。

3月22日,全程参与调解的程延涛对《法治日报》记者说:“‘杨来法诉前调解工作室’的精心调解,彻底化解了这起纠纷。家事案件调解结案胜过任何一个完美的判决!”

1955年出生的杨来法,1979年在部队入党,1980年退伍返乡后开始当村干部,1999年7月至今任村党支部书记。他所在的村庄位于伏牛山腹地,海拔在800米以上,仅有102户400余人,过去是出了名的穷村。他带领群众修路架桥、发展乡村产业,把一个交通不便、经济落后的穷山村,一步一步地建设成为远近闻名的先进村、文明村、美丽乡村示范村。

“群众脱贫致富后,遇到矛盾纠纷不能冲动,要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杨来法说,有的村民因邻里纠纷打架斗殴,最后伤了和气,还得付出代价,他就组织村干部进行调解,依法用情进行公正处理。近3年来,村里没有发生一起诉讼案件,村民关系更加和谐。

2018年1月,杨来法当选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后,在当地威望更高,十里八乡的村民遇到烦心事总爱找他说说,潭头镇人民法庭法官遇到棘手的案件也找他商量。对此,他来者不拒,耐心积极想办法进行解决。

“杨代表说话在理,处理事情公道,大伙儿都愿意听,化解矛盾纠纷成功率高。”2018年5月,洛阳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曲海滨在乡镇调研诉源治理工作时,不少人向他讲述杨来法的调解故事。“如果依托杨来法的全国人大代表威望,建立起全方位、多层次、多元化的纠纷化解体系,积极参与诉源治理,更方便、更快捷地化解群众纠纷,就能不断增强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他和杨来法面对面交流后,决定在潭头镇人民法庭组建“杨来法诉前调解工作室”。

2018年6月21日,“杨来法诉前调解工作室”正式组建,调解团队共有10人,包括杨来法和两名洛阳市人大代表、3名县人大代表、4名村党支部书记。在运作模式上,当事人到法庭起诉时,由工作人员主动告知诉前调解简便、快捷、低成本等优势,积极引导当事人进行诉前调解,对于经调解成功达成调解协议的,当事人可直接免费申请司法确认;对于调解不成的纠纷,当即登记立案,转入诉讼程序进行审理。

“调解的柔性与法律的刚性互为补充,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不仅有利于节约司法资源,更有利于实现社会效果与法律效果的统一。”潭头镇与嵩县大章镇、洛宁县陈吴乡相邻,让栾川县法院院长李新义感慨的是,这些邻县乡镇的村民也慕名到“杨来法诉前调解工作室”反映诉求,调解纠纷。被当地人称之为“管”三县的“杨来法诉前调解工作室”,成为基层社情民意收集点、矛盾纠纷化解点、公共法律服务点和干群关系联系点。截至目前,该工作室共化解纠纷310余起,调解成功率达到90%,极大降低了当事人的诉讼成本。

栾川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牛凯歌表示,要坚持将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广泛动员各部门、各行业的力量,有效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同时充分发挥法院的专业优势,对诉源治理中的其他调解主体进行业务培训和指导,完善党委政府主导、多方协同参与、全方位联动的多元解纷大格局,进一步加强诉源治理,切实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


编辑:赵婕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