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俞书记来我们村后,村里变化太大了!”

薛牛坊村人心中的“好后生”俞贺楠

2021-02-05 13:25:24 来源:法治日报 作者: -标准+

□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维

翻开俞贺楠的简历,光鲜得令人咂舌。

学生时代的名牌高校研究生会主席,国外知名院校的访问学者,带着博士学位进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以劳动保障制度与政策研究为主业。

这两年,他有了新的身份,那就是人社部派驻大同市天镇县赵家沟乡薛牛坊村第一书记。戴着眼镜斯斯文文的他,已经和薛牛坊村的村民们一样,上炕话家常、天天吃派饭,连曾经脆弱的肠胃也完全适应了当地较硬的水质……

在俞贺楠担任扶贫书记两年多的时间里,薛牛坊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贫困发生率由2018年的70.04%下降至0.47%,2019年11月实现整村脱贫。崭新的党支部、图书阅览室、文化广场、扶贫车间、家庭农场、小杂粮加工车间、榨油坊、电商馆……村民们不仅物质生活有了极大改善,精神生活也越来越富足。

从“三门”学生到村民贴心人

《法治日报》记者联系上俞贺楠时,电话里传来的语言和声音,很有其个人特色——没错,是一位受过良好教育的高学历人才。

思维缜密,逻辑性很强,语言表达流畅且颇为精准,这让记者更加对其为何投身于农村,及如何将高学历优势应用于扶贫事业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如果不了解农村,就不能真正了解中国。”这是俞贺楠非常信奉的一句话。曾经的他,在成长经历中恰恰缺了这一角。

在沈阳老工业基地长大的俞贺楠,说他是典型的“三门”学生,即从家门到学校门再到单位门,对基层不了解,此前并未接触过农村。这也是他主动请缨到国家级贫困县、山西深度贫困县天镇县薛牛坊村担任第一书记的原因,他希望能了解农村,为农村做点什么。

2018年9月初到薛牛坊村的俞贺楠,也曾有过不适应。比如,自小长在东北的他,爱吃米饭,但在这里则是以面食为主,饮水和上厕所等也不太习惯;方言也很难懂,“扶贫要天天和老百姓打交道,一开始只能靠猜”;他还面临着不信任的问题,“人家觉得这个戴眼镜的能来干啥,就是镀个金吧”……

不过,很快,村里人就对俞贺楠有了新的认识——不娇气,有干劲,方法多。

俞贺楠天天拉着村干部入户,尽量多跟乡亲们打交道,天天吃派饭,一边听一边猜,后来乡亲们慢慢把他当成了家里人,跟他说起了知心话。

他通过人社部的帮助,在村里建起了“人社扶贫车间”“人社爱心扶志超市”“人社扶贫驿站”“党员之家”“窑洞文化博物馆”“村史馆”……通过发展入党积极分子、发展电商平台,帮助乡亲们销售更多农产品;通过创新种植养殖补贴的形式,鼓励村民种植土豆、仁用杏、红芸豆,养殖鸡苗、鹅苗;通过发挥人社部门特长,培训在村妇女缝纫机操作技能,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全家脱贫;通过与寒假返乡大学生共同制定村规民约,发放人社爱心积分券,倡导邻里互助、乡风文明……

做培训帮生产树品牌助销售

“俞书记来我们村后,人社部领导非常重视扶贫工作,村里变化太大了!”薛牛坊村村民薛占军说。

2018年底,在人社部天镇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薛占军申请注册了人社部“实名农户”电商平台,建立薛牛坊村第一家电商平台,帮助村民销售农产品10万元,40余名村民得到了实惠,收获的粮食都愿意找他帮忙销售。“也就是从那时开始,薛牛坊村消费扶贫开始起步,我村农产品销量在全县处于领先。”薛占军回忆说。

2019年,薛占军又参加了人社部信息中心组织的电商培训,完善了“薛牛坊小杂粮”电商平台。此后,人社部为薛牛坊村配备了真空包装机、肉类切割机、玉米粉碎机、榨油机等设备,村民可以在家门口生产农产品,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人社部社保中心食堂也帮助他们销售农产品。

俞贺楠又指导他们成立了“紫玉山庄小杂粮”合作社,注册了“薛牛坊紫玉山庄”商标,提高了农产品的商业化程度。俞贺楠还鼓励他们注册成立“天镇县紫玉山庄服装厂”,帮助对接服装加工业务,使疫情之下的扶贫车间尽快全面复工复产。

不仅帮助生产,还助力销售。“俞书记帮我们联系大同市中小企业协会,很多饭店、酒店都采购我村生产出来的胡麻油。近两年,通过人社部劳科院定点帮扶,购买农产品65万元,俞书记也帮助销售农产品10万元。近期,俞书记又帮忙联系天镇县众智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展销我村农产品,并培训我直播带货,帮助更多村民销售更多农产品。”薛占军说。

贫困户汪慧玉说起俞贺楠,也很感激。她在扶贫车间工作,“我们平时种地、打工两不误,去年我工作3个多月挣了3600元,终于脱贫了”。

汪慧玉说,通过培训,她现在一天可以加工近16件衣服,每天可以挣30多元,“以后更加熟练了会挣更多”。目前,薛牛坊人社扶贫车间有16人(其中贫困户13人)与天镇县紫玉山庄服装厂签订了就业协议,服装厂为50岁以下妇女缴纳了工伤保险,为50岁以上的妇女购买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带着父母扶贫村民表达感激

村民们感激俞贺楠,是发自内心的。他们甚至把俞贺楠完全当成自家的一分子。

“带着父母去扶贫”,是俞贺楠身上广为人知的一个标签。他的母亲确诊为肺癌,父亲又患有脑梗塞,生活不能自理。村民们得知情况后,提出让他把父母接到村里来住,大家共同帮助照顾两位老人。

“老百姓对我可好了,他们都说接过来吧。”俞贺楠说。遗憾的是,如今,他的母亲已经去世了。去世时,村里很多老奶奶都哭了,还有人偷偷给他家送鸡蛋。“村民们特别朴实,把我们都当一家人了”。

为了扶贫事业,俞贺楠所牺牲的不光是陪伴父母的时间。一件令村民们记忆深刻的事情是:2019年9月,有村民跟俞贺楠说由于下雨红芸豆的收成不好,俞贺楠急着跑到地里不慎摔倒,造成脚踝韧带撕裂。但是距离脱贫还有三个月时间,时间紧任务重,他根本顾不上养伤,拄着拐杖坚持工作,有几次入户时又崴了几下,村民看着也十分心疼,劝他好好养伤。但他直到全村脱贫后11月底才回京做了全身麻醉左踝关节镜韧带修复手术,至今脚踝里还有三根钉子。

在外打工的,也都念着他的好。“你们放心吧,我在薛牛坊村好好陪着你们家老人养老。”俞贺楠总对在外打工、春节返乡的中青年说。平日里,俞贺楠入户走访,帮助村里老人挑水、买药送药、申请低保、申请轮椅等等,陪老人们聊天拉家常,“好后生”,是这里的老人们对他挂在口上的评价。

去年10月,俞贺楠被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奖贡献奖”。他感激这份认可,也欣喜于薛牛坊村翻天覆地的变化,对即将离开的薛牛坊村也充满了不舍与热爱。

对他来说,他所收获的不止这些。“扶贫,也是扶己。也许,当我们归来的时候,我们交给世界的,是一个全新的自己。其实,成就别人,又何尝不是在成就自己呢?”俞贺楠颇有感触地说。

编辑:杜洋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