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探索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新路径

2020-12-29 21:36:26 来源:法治日报--法制网 作者: -标准+

马焕龙 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

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把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在全区率先启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建设,围绕提高社会治理的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高位推动、精准发力,高标准建设智能化社会治理平台,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打通基层治理末梢,积极探索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新路径,“智慧治理”成效渐显。

一、坚持高位推动,创新共建组织体系

一是全盟“一盘棋”谋划推动。将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及智慧平台建设纳入全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列入2020年全盟十项重点工作之一,将指挥中心和智慧平台建设列入盟领导包联重大项目。将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纳入年终考核重点,制定《兴安盟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量化评分标准》,对6个旗县市和58个盟直部门、单位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量化考评。

二是健全市域社会治理组织机构。成立副处级兴安盟市域社会治理指挥服务中心,下设6个职能科室,调配26个编制;旗县市对应批设了机构、人员,保证市域社会治理指挥服务中心的有效运转。筹集5.5亿元专项资金用于市域社会治理指挥服务中心和智慧平台项目建设。

三是构建“融合作战”新格局。将市域社会治理指挥服务中心与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社会治安防控中心、应急管理指挥中心、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等“七中心”进行融合,打破部门之间信息壁垒,实现资源互通共享。坚持市域社会治理与大信访一体化,创建盟旗两级矛盾调处中心,通过整合部门、职能、人员、窗口,打造一站式矛盾调处中心。按照“一站式”接待、“一揽子”调处、“一条龙”服务、“一体化”指挥的工作机制,使简单事项当场处理,复杂事项通过后台多部门联合处置,群众反映事项无论涉及多少个部门,都能实现一窗办理,矛盾调处“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的目标已成为现实。

二、坚持科技赋能,实现“一网三统”智慧治理

坚持以科技为引领,打造数据驱动、人机协同、跨界融合的智能化治理新模式。一是社会治理要素“一网统管”。建立“五治融合”智慧平台,将线下网格化治理牵引至线上,实现“人、地、物、事、组织”全覆盖,矛盾纠纷实行“发现上报、统一受理、指挥派遣、处置反馈、任务核实、评价归档”全流程闭环。盟市域社会治理指挥服务中心双向音视频指挥系统的实体化应用,突破性实现了对旗县、镇街、社区、网格员网上指挥调度和日常巡查的智能化功能。网络舆情监测系统实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聚类、分类、关联关系分析等处理,可及时发现网络敏感舆情,自动生成舆情报告,实现对全盟网络舆情的全面掌控。自主研发“一标五实”信息采集App,实现对辖区人口、房屋等重点要素全方位掌控,为平台运转全要素的智能感知、协同治理提供支撑。开发大数据实战应用平台,用大数据提升核心战斗力。

二是社会治理风险“一网统防”。全力推进智慧平台研发,整合人工、热线、网络、视频等感知手段,借助大数据分析、模型计算,自动实现事件智能挖掘、全面感知,不断提升预测预警、分析研判、智辅决策的准确性、及时性。依托37种技战法,实现社会治安立体化信息化防控、公共安全智能化预测预警;依托社会治理大数据平台,构建33个业务模型,对异常事件第一时间进行分析研判,化解风险;疫情防控系统融合网格化管理模式,对突发疫情事件、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流动人员实行精细化、智能化管控。通过移动车载监控系统及无人机智能化联合应用,对传统手段无法涉足的区域和突发事件现场实时音视频监测,同步传输到指挥中心,为领导指挥调度提供清晰的音视频现场影像。建设“雪亮工程”,结合市域社会治理智慧平台项目建设,真正实现“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总目标。

三是社会治理事项“一网统办”。智慧平台系统充分发挥了指挥调度、解决诉求、便民服务、市场监管和综合执法等作用;智慧执法系统对千余部法律法规进行拆分编码,智能关联日常相应执法事项;“互联网+公安”民生综合服务平台,实现数据对接,网站PC、微警务、手机App三站一网同办,打通公共服务“最后一公里”。全盟公安派出所均设置微警务服务窗口与办事专员,实现政务服务指间流转。

三、坚持党建引领,打通基层治理末梢

通过精准划分网格、科学配备人员、把党小组建在网格上等做法,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一是创新网格治理模式。整合党建、综治、城管、公安等各类网格,形成多网合一、一网多用、全域覆盖的基准网格4580个,配备网格员13028名。在每个基准网格内,按照楼栋、单元、平房区、胡同等划分更加精细化的“微网格”,实施“网格员+楼栋长+单元长”的“一员两长”治理模式。推行“双单元长制”,充分发挥居民单元长的近邻优势、在职党员单元长的信息资源优势,实现服务群众最大效能。启动网格员“访万家”专项行动,通过“公示牌”“暖心贴”和建立网格居民微信群,排查化解矛盾纠纷,把贴心服务送到百姓家里。

二是完善网格组织建设。通过党建融合充分挖掘党组织资源,全盟设立网格党组织3061个,推行网格长和党小组长“一肩挑”。将社区包联单位纳入社区网格治理范畴,把包联单位的支部活动作为帮助居民群众排忧解难重要途径。推行党员“双报到”,2.7万余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每人加入一个网格、认领一个服务岗位、参加一支志愿队伍、服务一户居民群众,与群众每周联系一次、每月见面一次。广大网格员和党员干部用贴心服务赢得了群众的满意度。

三是强化网格党建引领。建立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以党建引领,推动部门融合联动,把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融入到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中。推广党建“契约化”共建,苏木乡镇(街道)、嘎查村(社区)与驻地单位建立联合党委,签订共建协议,形成共建共治的区域化党建格局。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即村(居)党支部会提议、村(居)“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居)代表会议决议,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完善基层民主协商机制,推进居民依法参与自治章程、居民公约制定,将居民公约与文明评比、平安创建等紧密结合,形成社区治理的长效激励机制。


编辑:赵婕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