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共建共治共享迈向社会治理现代化

​浙江县级矛调中心开启“中国之治”新窗口(下)

2020-07-29 18:22:48 来源:法制日报--法制网 作者: -标准+

□法制网记者  陈东升 王春

□法制网通讯员 吴 攸

这张网,激活了县域部门与镇街村社的一盘棋。

这张网,架构了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的连心桥。

这张网,连接了基层治理与云上浙江的驱动器。

网上联动,云端响应。

在互联网大省浙江,一张覆盖全省县级社会矛盾调处化解中心的社会综合治理服务大网,勾勒出了“中国之治”共建共治共享的和美新图景。

继承传统与集成创新统一、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互动、资源整合与机制融合并重……浙江以县级矛调中心建设为牵引,深入推进社会治理领域“最多跑一地”改革,将中心的功能定位为信访和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平台、社会治理事件处置平台和社会风险研判平台,整合各种力量,使基层社会治理从“独角戏”向“大合唱”转变。

浙江省委政法委副书记朱恒毅向《法制日报》记者介绍,县级矛调中心提供接访、诉讼、调解、劳动仲裁、行政复议和公共法律服务等综合服务,还发挥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等非诉的解决方式优势,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诉访之前,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努力打造社会治理共同体,不断迈向社会治理现代化。

平安枢纽人人共建

六和塔上观风调雨顺,枫源村里话和谐平安。

浙江出梅了,阳光照射着一座座基层社会治理的桥头堡——她是人民群众找个说法的好去处,是解决矛盾纠纷的终点站,是全省如火如荼建设的县级矛调中心。

社会治理的基础在基层,薄弱环节也在基层。

去年以来,浙江各地以县级矛调中心作为平安建设的枢纽,点线面结合、一体化联动、全方位延伸,努力将群众信访和矛盾纠纷吸附在当地、解决在当地,形成“一中心、四平台、一网格”上下贯通、左右联动的县域社会治理体系。

只跑一趟,花了5天时间调解,在温州瓯海务工的王先生拿回了被拖欠的6800元工资。

高效背后,是瓯海区矛调中心集成诉讼服务、纠纷调解、联合接访、心理服务、社会帮扶等“十位一体”功能,提供全方面法律服务,实现劳动维权只进一门。

打造“平安瓯海”综合体这一枢纽,需要部门平台的物理整合,更需协同机制的化学反应。《法制日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综合体有14家单位常驻、21家单位轮驻,教育等部门根据阶段性工作重点动态常驻,可“一站式”提供50余项政法服务管理内容,实现走进一个厅、事情全办清、怒气全消停。

据统计,全省矛调中心的人民来访接待中心、社会治理综合指挥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统一政务咨询投诉举报平台入驻率分别达到96.6%、88.7%、78.6%和78.6%。各地因地制宜进行功能优化,将中心划分为诉讼服务、法律服务、劳动仲裁、联合接访等功能区块,并吸收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及调解品牌工作室进驻中心,为群众提供多样化服务。

走进瑞安市矛调中心,群众只需在引导台讲明事由,就可以在工作人员引导下取号前往窗口办理。

中心调解员蔡国龙,从事调解工作已有8年,去年搬进矛调中心新大楼后,他感触最深,“到中心后,接收的案件多了,调成率也上去了,多亏专业调解力量的深度整合”。

“村民小事村里办,有理无理大家判。有事就找和事团,以和为贵福满堂。”在曹村镇东岙村,有这样一首顺口溜。

顺口溜里提到的“和事团”,是瑞安市矛调中心向镇村两级延伸的调解触角。去年,曹村镇创新推出村级和事调解工作室机制,邀请村里合适人担任矛盾纠纷“调解员”、法律政策“解说员”、综治维稳“参谋员”。

村民发生口角、叔侄因祖屋产权产生纠纷、夫妻俩闹矛盾……村民遇到烦心事就喜欢找“和事团”念念,在“和事团”协调下,一桩桩一件件,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实现了矛盾不出家门,纠纷不出村。

在“基层治理四平台”的支撑下,浙江各地积极推动社会治理优质资源向镇街下沉,完善镇街四平台运行管理机制,有效解决镇街社会治理力量分散、条块分割的问题。

网格员是网格里的“百事通”。浙江6.1万个网格33万名网格员成为县级矛调中心的坚实底座,构建起平安创建人人有责、人人共建的喜人新局面。

法律驿站人人共治

宁波市鄞州区矛调中心,成建制整合了综治中心等11个中心平台功能,吸纳了党委政法委、信访、法院等19家单位、部门力量入驻,“一站式”为群众提供各类法律服务。

像这样全面整合司法资源的法律驿站,全省共有90个。

矛调中心建设,涉及空间的统一、人员力量的归并,基础建设不能搞“一刀切”,必须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建设、尊重基层首创,既有“大而美”,也有“小而精”。

今年6月,浙江省印发《县级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规范化建设指引》,综合考虑各地人口、面积、经济社会发展、矛盾纠纷等情况,指引各地在场地落实、人员进驻、机制集成等方面分“三类地区”设置和推进。

人民调解先行、职能部门处置、司法力量托底,是矛调中心高效运行的重要原因。

安吉县人民法院驻中心员额法官王文武近日办理了一起法律援助案件——物业公司员工驾车撞伤保洁公司员工,双方责任明确,但都因经济困难无法聘请律师,最终向法律援助中心申请援助。王文武说,“法援工作人员对双方进行了调解,但并不顺利,案件就流转到法院窗口。我们梳理后认定,保洁公司作为雇主无过错担责,但事后可对肇事方追责。经过调处,案件最终得到妥善处置”。

省委政法委基层治理指导室主任陈旭瑾介绍,浙江坚持把规范化、法治化融入中心建设全过程,通过完善中心运行机制,建立受办一体的即接即办机制、事心双解的教育疏导机制、协调联动的会商研判机制、上下对接的协调办事机制、阳光透明的公开监督机制等,先依法就地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按规定导入诉讼程序办理,建立重大疑难信访事项听证终结制度,推进信访事项依法终结,提升中心工作效能。

智能平台人人共享

从政法机关“一体化办案”系统,到“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协同应用系统”,浙江把县级矛调中心建设纳入数字治理大格局,完善线上线下联动机制,打造社会治理共同体,推动基层治理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进阶。

杭州市委政法委副书记江成器介绍,杭州市以数字化“城市大脑”建设为抓手,把县级矛调中心建设成为社会治理事件处置和社会风险研判的智能平台,在疫情防控、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方面加强风险防控,让老百姓有了更充实的安全感。这次南方城市梅雨汛期,杭州通过云平台、安全码、AI模块、VR全景地图等技术及时掌握情况、发布警示,合理控制泄洪量,调配管控力量,防汛工作紧张有序。

走进余杭区矛调中心指挥大厅,一面实时实景指挥调度的大屏幕上,视频、数据不断滚动,趋势分析一目了然,还可现场连线工作中的专职网格员。

2019年,余杭区建立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并研发出全国首个社会治理智慧平台——“杭州城市大脑·余杭平台”,织密“区—镇街—村社—网格”四级防控网络,打通公安、交警、消防救援等25个部门29套信息系统,汇聚数据22.6亿条,并对所有建筑进行编码,形成社会治理“块状数据”网络。

工资专户停止走账、社保缴纳显示欠费……在余杭区,这些数据异常都会拉响欠薪“警报”。2019年,“城市大脑”通过接入工商处罚、舆情信息、法院黑名单等10类数据,生成欠薪纠纷预警模型。该模型导入600多个在建工地的数据,实时甄别可能存在的欠薪风险并发出预警。目前,已累计产生欠薪预警数据1662条,处置完成1644条,预警成功率超85%,全区欠薪案件案发率同比下降30.63%。

7月3日,“微嘉园”桐乡特色板块和嘉兴“在线法院”新版启动上线。

“微嘉园”是构建在社会治理云综合指挥体系基础上与居民群众互联互通的末梢神经系统,集服务群众、收集民意、化解矛盾于一体,实现了智能平台人人共享,自去年9月推广至今年6月,平台实名用户数达147万,发布公告90337条,报事信息171739条,办结率99.5%,好评率99.92%。

嘉兴法院以“微嘉园”小程序新版上线为契机,积极开发完善“在线法院”模块,实现了调解板块和诉讼板块无缝衔接,为当事人提供全生命周期的纠纷解决方案,打造“一个平台、一次报事、一体联动”线上诉源治理新模式。

“网格和‘微家园’已成为嘉兴基层治理的两大基础性工作平台,线下线上相得益彰。”嘉兴市委书记张兵向《法制日报》记者介绍,通过“微嘉园”,导入各种矛盾纠纷调处化解的资源,健全矛盾纠纷化解的机制,从而构建了一个永不下班的社会矛盾调处化解中心,努力提升嘉兴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法制网杭州7月19日电


编辑:赵婕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