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苏宁
10月4日,日本自民党将选举产生新的党总裁,而新总裁大概率将当选日本新首相。目前,自民党总裁选战正酣,各候选人纷纷就各自今后的执政策略展开论战。然而,分析人士指出,各候选人的政策主张并无太多新意,很难期待新首相会创造新的气象,而且胜出者将面临内政外交多重困局。
选战升温新意难寻
9月23日,自民党总裁选举的5位候选人:农林水产大臣小泉进次郎、前经济安全保障担当大臣高市早苗、内阁官房长官林芳正、前经济安全保障担当大臣小林鹰之和自民党前干事长茂木敏充,共同举行了记者会。为争取议员选票,各候选人均表示不排除启用涉及政治资金丑闻的原安倍派议员、干部。此外,为获得广泛支持,各候选人均收敛了个人色彩鲜明的政策主张。
有分析指出,候选人阵容毫无新意,令人难以感受到新鲜气息。各位候选人所倡导的议题也无非是“重建自民党”“振兴日本经济”或是“加强与在野党合作”等陈词老调,缺乏吸引民众的新言论。自民党党内人士认为,因激进主张难以获得党内中间阶层认同,因此各候选人的竞选策略回归稳健路线,在扩大联合执政框架、物价对策具体措施及外交安保等议题上未见明显分歧,但这种“打安全牌”的策略能否打动自民党党员和普通选民仍是未知数。
此次参选的5人都参加过去年的自民党总裁选举,可以说全是目前宣布辞任首相的石破茂的手下败将。日本不少舆论认为,自民党执政不力的责任不应全由石破茂个人承担,5位候选人没有谁能够底气十足地宣称自己比石破茂更善于执政。
综合日本媒体目前对选情的分析,小泉进次郎、高市早苗两强相争,林芳正处于第二梯队,另外两名参选人胜出机会渺茫。
有分析人士指出,自民党总裁选举是自民党内部的权力游戏,决定胜负的关键并非候选人的知名度及政策,而是自民党内派系间的力量博弈。虽然自民党去年因政治资金丑闻曝光解散了大部分派系,仅剩麻生派,但前首相岸田文雄一声令下仍能调动原岸田派约40票,菅义伟集团同样团结稳固,石破茂也保有一定的影响力。因此,最终胜负将取决于这四名党内大佬的幕后博弈。只是与往昔不同的是,自民党这个“茶杯”已布满裂痕,若内部争斗过于激烈,整个“茶杯”恐将彻底破碎。
稳定执政充满变数
与去年不同,由于自民党在众议院选举和参议院选举中接连失利,导致自民党、公明党联合执政联盟在国会的议席未过半数,沦为少数执政党,因此当选自民党总裁并不确保一定能出任首相,新总裁必须考虑寻求与其他政党组建联合政府。“此次自民党总裁选举成为一场不得不预先考虑并阐述跨党派联合构想的特殊选战。”自民党某前内阁成员称。
总裁选举结束后,预计将在10月20日前后召开的临时国会上进行首相指名选举。在此环节,自民党新总裁若要成为首相,必须获得联合执政的公明党之外的其他政党支持。
首相指名选举规定:若首轮投票无人获得过半数支持,则将进入决胜投票。去年众议院选举后自公联盟未过半数沦为少数执政党,在11月的特别国会首相指名选举中,由于在野党未能整合推举单一候选人,首轮投票中作为自民党总裁的石破茂与来自立宪民主党的野田佳彦票数均未过半。在石破茂与野田佳彦的决胜投票中,由于日本维新会及国民民主党等党派各自投票给本党党首,导致出现84张无效票(决胜投票只能在石破茂与野田佳彦之间二选一),最终石破茂当选首相。
由于最大在野党立宪民主党无法实现各在野党的协调一致,因此,与去年情况类似,自民党新总裁大概率会凭借大党优势当选首相。但是,少数执政党状态将导致政权运作持续不稳定。为巩固执政基础,自民党新总裁不得不寻求与其他在野党组建联合政府。
被视为联合执政备选对象的是日本维新会与国民民主党。维新会在众议院拥有35个席位、在参议院拥有19个席位;国民民主党在众议院仅有27个席位,少于维新会,但在参议院拥有23个席位,略占优势。自公联盟只要将其中任一党派拉入联合政权,即可形成三党联合执政格局,从而跨越过半议席门槛实现稳定执政。
日本政治评论家田村重信分析称:“若小泉进次郎胜出,可能会考虑与维新会组建联合政权,维新会在议席数量上优于国民民主党,这一选择更具现实性。虽然公明党势必强烈反对,但最终应该能通过协商争取他们的配合。但如果高市早苗胜出,则可能展开与国民民主党的谈判。自民党新总裁面临的首场考验就是联合执政谈判——若能顺利达成协议,政权便可暂时安稳;若谈判陷入僵局则举步维艰。这正是新总裁展现政治手腕的关键时刻。”
内政外交面临难题
自民党新总裁即将产生,无论当选者是谁,都将接手一个异常棘手的局面,面临内政外交诸多挑战。
首先是脆弱的政治基础。新首相的首要难题是应对“朝小野大”的国会格局。由于自民党与公明党组成的执政联盟在众参两院均未掌握过半数议席,新政府提出的任何预算案或法案都将步履维艰,必须与在野党进行艰苦的谈判和妥协。与此同时,自民党内部派阀虽已解散,但旧有势力依然盘根错节,新首相如何弥合党内分歧、重塑团结,是其能否站稳脚跟的关键。
其次是严峻的经济民生压力。在经济领域,新首相面临物价高涨等紧迫问题,特别是大米价格的成倍暴涨已严重影响民众生活。更深层次的结构性难题则包括:中央和地方发展失衡导致的“东京一极集中”问题;因老龄化而日益庞大的社会福利与防卫开支带来的财政压力,以及如何改革既得利益集团以促进更公平的财富分配。
再次是挑战重重的外交博弈。在外交上,对美关系是新首相议程上最紧迫的课题。美国特朗普政府表现出“交易型”风格,尤其在关税谈判和防卫费分担等问题上对日本持续施加压力。这迫使新首相必须在维持日美同盟这一外交基轴与寻求日本自身的战略自主性之间作出艰难平衡。此外,如何在中美竞争的夹缝中稳健推进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同样是巨大考验。
分析人士指出,新首相的执政前景充满荆棘,其所面对的并非单一的政策难题,而是政治、经济、外交相互交织的结构性困局。这些挑战根深蒂固,绝非一次领导人更迭所能轻易化解,日本政坛可能仍将面临政权不稳的周期。新首相的政治生命将取决于其能否在各方势力的激烈博弈中找到弥合分歧、推动改革的微弱共识。
编辑:刘海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