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治日报驻斯里兰卡全媒体记者 韩博
近期,印度和美国因石油贸易问题摩擦不断。美国指责印度大量进口俄罗斯低价原油并转售成品油,从中牟取暴利,并以加征关税方式施压。印度方面则坚决否认相关说法,强调所有交易均合法合规,同时指出这些进口有助于保障印度国内能源供应和稳定国际市场。围绕关税与进口正当性争议,印美关系面临新的紧张局面。
美国出台制裁政策
俄乌冲突爆发后,西方制裁导致俄罗斯石油出口减少,印度已成为俄罗斯石油的重要买家之一。
《印度斯坦时报》援引彭博社报道称,俄罗斯此前在印度石油进口中所占份额微乎其微,但今年俄罗斯石油已占到印度石油进口量的37%。俄乌冲突爆发后,欧洲暂停购买俄罗斯石油,印度曾享受每桶约20美元的折扣。
白宫贸易顾问彼得·纳瓦罗表示,印度的采购行为实际上在为俄罗斯提供军事资金支持,这种行为必须停止。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则指责印度以较低价格进口俄罗斯石油,然后以较高价格转售成品油牟取暴利。
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将通过加征关税来阻止印度继续从俄罗斯进口石油。8月27日,美国对印度进口产品加征25%关税正式生效,使得美国对印度的整体关税水平提高至50%。
《华尔街日报》就此评论称,这一加税政策调整背后不仅仅是能源博弈,也是特朗普政府对外展示“强硬姿态”的一部分。文章认为,对印度加税具有明显的象征意义。
与此同时,《纽约时报》援引美国财政部匿名官员的话称,华盛顿担心印度通过中间渠道,将部分俄罗斯石油加工后再出口至欧洲市场,从而削弱了G7“价格上限”机制的效果。该官员称,若印度不作出调整,美国可能考虑升级为金融与航运层面的“二级制裁”。
美国的加税政策立即引发印度方面的强烈反应。《印度时报》报道,印度强烈批评美国政府的关税调整决定,称这些关税“不公正、不合理”,且认为美方的批判是“选择性的”。印度外长苏杰生通过《印度时报》发文强调,美国的压力“不应凌驾于印度的主权选择之上”,印度愿意通过外交对话解决分歧,但不会接受单边威胁。
印度否认牟取暴利
彼得·纳瓦罗称,印度进口受制裁的俄罗斯原油并予以加工,然后再将成品油投放国际市场,这使得印度成为“洗白俄罗斯石油的中转站”。纳瓦罗还补充说,“印度婆罗门阶层以牺牲印度人民的利益为代价来牟取暴利”。此番表态引发印方强烈不满。
对此,印度石油和天然气部长哈迪普·辛格·普里回应称,印度没有从俄罗斯石油进口中牟取暴利,反而通过稳定供应“阻止了全球油价飙升”,避免了对全球能源市场的冲击。他还强调,印度的所有石油交易均通过合法的运输、保险与审计渠道进行,没有违反任何规则。
针对“靠俄罗斯石油牟利”和“洗白俄罗斯石油”的指控,哈迪普回应称,印度买俄罗斯石油“稳定了市场”,所谓的“洗白”根本不成立。
印度《经济时报》援引能源分析师普拉蒂克·乔杜里的观点称,印度的角色更像是“市场稳定器”,如果没有印度的购买,俄罗斯石油可能会通过更隐蔽的黑市渠道流入市场,反而会造成更大的价格波动与合规风险。
此外,印度观察家研究基金会学者哈什·潘特分析,美国的惩罚性关税更多是出于战略角度,试图在全球供应链中迫使印度与西方保持一致,而非单纯的经济逻辑。
关于印度从进口俄罗斯石油中究竟获取多少经济利益,不同机构存在较大分歧。
《印度快报》在评论文章中指出,过去39个月,印度通过购买折扣俄石油共节省了126亿美元,这一数字“足以稳定印度的能源进口账单,避免国内油价大幅波动”。而印度《经济时报》测算认为印度每年的实际收益可能仅为25亿美元,远低于部分舆论所称的100亿至250亿美元。
加税未达预期目的
有国际媒体和专家认为,俄罗斯降低石油售价以及黑市贸易的存在,削弱了美国加税政策的效果,使其未能达到预期目标。
《印度时报》报道称,美国对印关税提高至50%,本意是为了抑制印度自俄罗斯的石油进口,但这一政策效果有限。俄罗斯方面选择进一步降低价格,加大了对印度的折扣,反而刺激了印俄石油贸易量。
《华尔街日报》进一步指出,黑市石油贸易与“影子船队”的存在,让关税并未真正削弱印度炼油商的采购能力,反而让折扣机制更加活跃。报道援引航运追踪公司Vortexa的数据称,8月份经由“影子船队”进入印度港口的俄石油数量创下新高。
《印度斯坦时报》报道称,即使特朗普政府实施了50%的惩罚性关税,印度9月份的俄罗斯石油进口量预计仍将继续上升。
路透社援引业内消息称,今年9月份,以信实工业为首的印度炼油商计划在8月份的基础上将俄罗斯原油进口量增加10%至20%,即每天增加15万至30万桶。
印度《经济时报》分析认为,这种“以折扣对冲关税”的方式,短期内帮助印度维持了供给稳定,但长期来看可能引发三方面风险:第一,合规压力加大,国际金融机构可能提高对相关交易的审查;第二,海运保险成本上升,增加整体采购费用;第三,印度与美国之间的战略互信可能因此受损。
《印度快报》指出,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措施在美国国内也遭到部分企业质疑。一些依赖印度供应链的美国进口商表示,高关税增加了成本,最终可能传导到美国消费者身上。
编辑:刘海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