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琼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人工智能(AI)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物,它正以迅猛之势渗透进各个领域,音乐界也未能例外。生成式人工智能在音乐创作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不过,这也引发了一系列棘手的法律问题。许多音乐创作者发现,自己的作品在未经同意、未获报酬的情况下,就被AI开发公司拿去训练模型了。
当地时间9月9日,瑞典表演权协会(STIM)带来了一个好消息:他们推出了AI音乐版权许可证。STIM代表着超10万名音乐创作者和音乐出版商,此次举措可谓意义重大。有了这个许可证,AI公司就能够合法使用受版权保护的歌曲训练AI模型,关键是,还能保证音乐创作者获得应有的报酬。
协会代理首席执行官海曼表示,这不仅是一项商业倡议,更是确保公平补偿及为AI公司提供法律确定性的蓝图。据国际作者和作曲者协会联合会估计,到2028年,生成人工智能在音乐领域的产出预计达到每年近170亿美元,与此同时,音乐创作者的收入却可能减少24%。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瑞典新推出的AI音乐版权许可证无疑是一场“及时雨”。
为了保证透明度,让创作者顺利拿到报酬,这个许可证运用技术追踪人工智能生成的音频。总部位于斯德哥尔摩的初创公司Songfox成为了第一家“吃螃蟹”的公司,获得了这种许可证。以后,Songfox及其用户就能合法制作人工智能生成的歌曲和翻唱作品。
这一创新之举,在保障音乐创作者权益的同时,也为AI公司合法使用版权音乐提供了清晰的规则,无疑是给音乐行业和AI领域吃下了一颗“定心丸”。未来,随着AI在音乐领域的探索不断深入,相信会有更多国家和组织借鉴瑞典的经验,让音乐创作和AI发展实现双赢。
编辑:刘海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