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琼
当地时间8月31日,澳大利亚悉尼、墨尔本等多个城市爆发名为“为澳大利亚的游行”的反移民示威活动,参与者要求政府结束“大规模移民”政策,引发激烈社会争议。澳政府公开谴责游行“传播仇恨”,并“与新纳粹组织关联”。
据澳大利亚广播公司报道,墨尔本游行人数超过1000人,悉尼集会规模更大,估计达5000至8000人。示威者挥舞澳大利亚国旗、高喊口号,主张优先保障本国公民利益。一名参与者丽萨坦言:“亲友找不到出租屋、付不起账单,政府应先照顾自己人。”
不过,澳大利亚环境与水源部部长瓦特通过媒体明确表态:“我们强烈谴责这场集会。它不是为了促进社会和谐,而是传播仇恨、分裂社区。”他更直指游行由新纳粹团体“组织和推动”,试图激化社会矛盾。
同日,“难民行动联盟”在悉尼发起反制游行,数百人参与表达对极右翼议程的“厌恶与愤怒”。联盟发言人强调,澳大利亚的多元文化不容仇恨言论侵蚀。
据报道,为防冲突升级,悉尼警方部署1000名警力巡逻,其他城市也增派人员维持秩序。目前尚未报道重大暴力事件,但紧张氛围持续蔓延。
“为澳大利亚的游行”反移民示威活动的主办方在社媒宣称“大规模移民撕裂社区纽带”,要求政策转向。然而,批评者认为,将经济住房问题归咎于移民是简化矛盾,忽视结构性政策缺陷。
据了解,此次游行恰逢澳公布最新人口数据:过去12个月净海外移民达47.3万人,创历史新高。人口压力、住房短缺与就业竞争,已成为澳各州焦点议题。
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31日晚紧急召开跨部门会议,研讨对策。政府消息人士透露,当局考虑将仇恨象征纳入联邦《刑事法》禁止项目。
目前,澳大利亚正面临社会凝聚力的重大考验。近年来,澳移民数量创新高,被指加剧住房和通胀压力,但极右翼的极端排外言论和举措显然不是解决此问题的良方。对于澳大利亚来说,这场游行或许折射出更深层的社会焦虑,而仇恨与分裂显然不是答案。
编辑:刘海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