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欧盟26国的声明只是漫长博弈中的一个注脚

乌克兰“入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025-08-18 15:25:25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标准+

□ 法治日报驻俄罗斯全媒体记者 史天昊

当地时间8月12日,欧洲理事会官网发布一则重磅声明,26个欧盟成员国领导人共同发声,在支持乌克兰加入欧盟这一关键议题上达成一致,然而匈牙利的缺席让这份声明显得意味深长。此声明的发布正值国际局势复杂多变之际,不仅为乌克兰“入盟”进程增添新变数,也再度引发各界对俄乌冲突以及欧洲地缘政治格局的深度关注。

匈牙利总理欧尔班近日在多个场合表态称,匈牙利将阻止乌克兰“入约”“入盟”,以避免乌克兰给北约和欧盟成员国带来“冲突升级”和“金融混乱”。 新华社发

“力挺”与“分歧”共存

这份声明在26个欧盟成员国于11日晚间达成一致后,次日正式公布。声明着重指出,乌克兰人民应拥有自主决定未来的权利,任何外交解决方案都必须切实保障乌克兰与欧洲的利益。同时,明确表示欧盟将持续为乌克兰提供政治、经济、人道主义、军事和外交等全方位支持。在“入盟”问题上,强调继续支持乌克兰加入欧盟的进程。

不过,匈牙利并未参与此次声明的签署。

匈牙利总理欧尔班长期以来对乌克兰加入欧盟持反对态度。早在今年4月中旬,匈牙利政府就启动全民投票程序,就是否同意乌克兰加入欧盟征询民意。当地时间4月22日,欧尔班在社交媒体上表示,他已投票反对乌克兰加入欧盟。

欧尔班反对的理由主要基于对匈牙利自身安全以及欧洲整体安全局势的考量。他认为,鉴于北约章程建立在集体防御基础上,倘若乌克兰加入北约,将“立即、直接(让北约)遭受战争威胁”;乌克兰一旦加入欧盟,将会使欧盟“永久面临间接军事冲突威胁”。乌克兰的加入可能会给北约和欧盟成员国带来“战争、金融混乱”,因而“必须避免朝这个方向(迈出)任何一步”。

从匈牙利的地缘政治位置来看,其与乌克兰接壤,一旦乌克兰局势出现更大变动,匈牙利将首当其冲受到影响,这也是匈牙利政府谨慎对待乌克兰“入盟”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声明更像口头承诺

欧盟部分国家对乌克兰“入盟”的支持,背后有着复杂的地缘政治考量。

对许多欧盟成员国而言,乌克兰在抵御俄罗斯地缘政治影响力方面,扮演着关键的缓冲角色。自乌克兰危机爆发后,俄罗斯与西方关系愈发紧张,欧盟部分国家担忧俄罗斯影响力在东欧进一步扩大,因此将支持乌克兰“入盟”视为巩固自身安全边界、遏制俄罗斯的重要手段。在他们看来,乌克兰加入欧盟,能增强欧盟在东欧地区的影响力,使乌克兰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更加倾向西方阵营。

有分析指出,虽然26国声明支持乌克兰“入盟”,但这更像是一份口头承诺。事实上,欧盟内部在乌克兰“入盟”问题上分歧依然巨大。一些欧盟官员曾多次公开表示,乌克兰当前的经济状况“远未达到入盟标准”,若贸然接纳,可能成为欧盟的“财政负担”。这一观点并非孤例,奥地利、荷兰等国也对乌克兰“入盟”后的财政分摊问题表示担忧。

从经济数据来看,这种担忧并非空穴来风。乌克兰2023年GDP较冲突前缩水约30%,外债占GDP比重超过80%,农业、工业等支柱产业遭受重创。欧盟委员会测算,若乌克兰在2030年前“入盟”,欧盟每年需向其提供至少1500亿欧元的财政支持,相当于当前欧盟年度预算的15%。对于德国、法国等净出资国而言,这无疑会加重财政压力;而对希腊、葡萄牙等经济较弱的欧盟成员国来说,更担心“资源分流”影响自身发展。

民意层面的分歧同样显著。欧盟民调机构“欧洲晴雨表”2024年6月的数据显示,欧盟成员国中支持乌克兰“入盟”的平均比例为54%,但内部差异巨大:立陶宛、拉脱维亚等波罗的海国家支持率超过80%,而匈牙利、奥地利的支持率分别为31%和38%。这种民意分化直接影响了各国政府的立场——在匈牙利,反对乌克兰“入盟”的政党在议会中占据优势,欧尔班若强行支持,可能面临国内政治危机。

更复杂的是“农业博弈”。乌克兰是全球重要的粮食出口国,而波兰、匈牙利等中东欧国家的农业产业与乌克兰存在竞争关系。2023年,波兰因担心乌克兰粮食冲击本国市场,一度单方面暂停乌克兰粮食进口,引发欧盟内部争议。若乌克兰“入盟”,其农产品将可自由进入欧盟市场,这无疑会触及部分国家的利益。因此,欧盟在声明中特意强调“将为乌克兰‘入盟’后的农业市场过渡期制定特殊政策”,试图缓解内部矛盾。

乌“入盟”之路不平坦

尽管欧盟26国声明支持乌克兰“入盟”,但乌克兰想要真正成为欧盟一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欧盟的“入盟”谈判向来复杂且耗时长久,克罗地亚历经10年才成功“入盟”,土耳其自2005年启动谈判至今仍未如愿。

从乌克兰自身来看,“入盟”谈判涉及政治、经济、法律等诸多领域的大量磋商,乌克兰需要在这些方面进行深入改革,以满足欧盟严格的准入标准。在经济领域,需推动市场化改革、提升经济竞争力、改善营商环境;在法律层面,要与欧盟法律体系接轨、保障公民权利等。

欧盟内部也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除匈牙利明确反对,一些欧盟财政主要贡献国可能出于对自身财政负担的考虑,在乌克兰“入盟”问题上持保留态度;部分国家担忧乌克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稳定状况,是否能真正符合欧盟标准。此外,俄罗斯对乌克兰“入盟”的态度则直接且强硬。俄外交部明确表示,乌克兰“入盟”是“对俄罗斯安全利益的重大威胁”,若欧盟加速推进,俄罗斯将“采取一切必要反制措施”。这种警告并非空谈,2023年俄罗斯曾以“欧盟向乌克兰提供远程武器”为由,暂停履行《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加剧了欧洲的核安全担忧。

有分析指出,欧盟26国的声明,只是这场漫长博弈中的一个注脚。未来,乌克兰能否跨越内部改革的“鸿沟”、欧盟能否弥合内部分歧、美俄等外部力量如何角力,将共同决定乌克兰“入盟”之路的方向与终点。

编辑:刘海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