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琼
8月1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新闻发布厅发出惊人之语:“这是华盛顿特区的解放日,我们将夺回首都”。当天,他宣布正式援引《哥伦比亚特区自治法》,将华盛顿首都警察局置于联邦直接管控之下。特朗普宣称,这一行动旨在“将美国首都从犯罪猖獗、秩序混乱和环境肮脏的状况中拯救出来”。
渲染“华盛顿比巴格达更暴力”
此前一天,即8月10日,特朗普通过社交媒体“真实社交”发布最后通牒:“无家可归者必须立即搬走,我们会提供住处,但离首都很远。罪犯们不必搬,我们会把你们关进监狱。”他同时预告将在次日宣布“让首都比以往更安全、更美丽”的措施。
24小时后,即11日,特朗普签署关于联邦接管华盛顿首都警察局以及指示国防部长动用国民警卫队的两项行政令。据此,美国联邦政府直接控制华盛顿警察局,援引《哥伦比亚特区自治法》第七百四十条实现接管;部署至少800名国民警卫队进驻华盛顿市区,宣称“必要时将增派更多人员”;五角大楼同步行动,1000名士兵整装待发,意味着这座68平方英里的城市每平方英里将驻扎近15名军人。
此次行动的导火索源于8月3日的一起暴力事件:一名政府雇员遭约10名青年袭击,血流满面的照片被特朗普在社交媒体置顶。白宫办公厅副主任斯蒂芬·米勒借此渲染:“华盛顿比巴格达更暴力!”
在宣布部署国民警卫队时,特朗普还将无家可归者、犯罪分子混为一谈:“我们的首都已被暴力团伙、嗜血罪犯、狂野青年、吸毒成瘾者和无家可归者占领。”
并非毫无预兆反对声音如潮
特朗普的这一举措并非毫无预兆。今年6月,他就曾下令调动国民警卫队进驻洛杉矶以“清除”非法移民,相关做法遭到在洛杉矶及加州主政的民主党人强烈反对。而此次在华盛顿的行动,同样引发了各方的不同声音。
华盛顿特区市长鲍泽在一档节目中表示,出动国民警卫队不是解决华盛顿特区暴力犯罪案件频发问题的“有效”做法。她认为,联邦政府应该拨付更多资金支持华盛顿特区检察官们的工作,同时应尽快将空缺多年的华盛顿特区高等法院的15个法官席位填满。鲍泽的观点代表了许多当地政府官员的看法,他们认为特朗普的做法是对地方自治权的侵犯,可能会引发更多的社会问题。
从法律层面来看,虽然美国各州的国民警卫队平时通常由州长指挥,但在华盛顿特区,国民警卫队直接听命于总统。这使得特朗普在部署国民警卫队时不存在法律和职权上的障碍。然而,他绕过国会接管华盛顿特区警方的做法,可能会面临法律挑战。有法律专家指出,若无充分理由,特朗普的举动可能违反相关法律规定,侵犯地方政府的合法权益。
“夺回首都”暗藏哪些政治考量
特朗普宣称要“夺回首都”的背后,可能有着更深层次的政治考量。
一方面,他试图通过展示自己在打击犯罪、解决社会问题方面的强硬态度,来巩固自己的政治支持基础,塑造强有力的领导者形象;另一方面,华盛顿作为民主党“深蓝票仓”,特朗普两次大选在此得票率不足7%。目前,距离中期选举仅三个月,治安议题或成为撬动选情的杠杆。特朗普“夺回首都”计划被视为对民主党的一种挑战,试图通过加强联邦政府的控制,来削弱民主党的影响力。
此次特朗普宣布在华盛顿部署国民警卫队并驱逐无家可归者以“夺回首都”的计划,是一个复杂的政治、社会和法律事件。它不仅涉及到华盛顿特区的治安问题、无家可归者的权益保障,还关乎联邦政府与地方政府的权力博弈以及美国的政治格局。这一事件的后续发展,无疑将受到全球的密切关注,也可能会对美国未来的政治走向产生深远的影响。
编辑:刘海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