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朱宁宁
在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的背景下,养老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截至2024年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3.1亿,占总人口的22%,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2亿,占总人口的15.6%。庞大的老年人群体催生了多样化、多层次的养老需求,与此同时,养老服务供需失衡、城乡发展不均、医养结合不深等问题日益凸显。
老龄化浪潮下养老困境如何破解?今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将有关“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融合发展”的建议确定为重点督办建议,由民政部负责主办。
养老困境凸显亟待破局
养老服务机构床位数量虽有所增加,但仍“一床难求”;养老院质量参差不齐,想找个高品质的养老院并非易事;许多老年人习惯居家养老,但缺乏专业的居家养老服务支持,在日常生活照料等方面困难重重;“一人失能,全家失衡”,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给家庭照护带来沉重负担……
随着老年人口数量增长,我国养老服务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的态势。然而,当前的养老服务体系却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养老产业发展面临诸多瓶颈。
这引起了全国人大代表的高度关注。多名代表就此展开深入调研,发现当前我国养老服务体系面临多重结构性矛盾。
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大同市第四人民医院院长王雅丽调研发现,优质养老服务资源极度稀缺,高端设施建设滞后,现有服务模式难以匹配老年人在生活照料、医疗保健、精神慰藉等方面的个性化需求。农村养老服务设施简陋,服务内容单一,且农村老年人收入偏低,支付能力有限,供需矛盾更为突出。
医养结合是解决老年人医疗与养老需求的重要途径。但在实际调研中,代表们发现医养结合在政策衔接、资源整合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全国人大代表、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专家委员会副秘书长张澍在调研中发现,62.15%的老年人患有慢性疾病,社区医疗供给与老年人健康管理需求存在结构性失衡。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安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李海燕发现多数医疗机构缺乏老年医学科和安宁疗护科,基层医疗与养老机构联动不足、资源整合不畅。
从养老产业层面看,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航空工业集团陕西飞机工业有限责任公司部件厂飞机铆装钳工赵平关注到,养老产业标准化程度低,服务与收费标准不统一,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同时,投资环境不完善,社会资本参与度不高,融资渠道不畅,投资者回报预期不明朗。
还有多名代表关注到了养老服务人才短板问题。在全国人大代表、振德医疗用品股份有限公司绍兴工厂制造三车间主任孟红娟看来,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匮乏,专业化建设滞后等现象不容忽视。
代表持续关注精准建言
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全国人大代表积极建言献策,从完善制度设计、健全服务体系、优化资金保障、推动医养结合、加强人才培养等多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建议。
多名代表呼吁加快推进养老服务立法进程,明确养老服务的范围、原则、管理体制以及各方职责,为养老事业与产业的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就如何完善政策体系,强化顶层设计,王雅丽建议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基本养老服务制度,将政府购买服务清单化、项目化,并强化监管,建立健全质量评估机制。孟红娟呼吁放宽养老金管理机构投资限制,创新养老保险产品,完善税收优惠政策,壮大养老保障第二、第三支柱。张澍呼吁制定嵌入式养老专项政策,明确财政补贴、土地支持等措施,出台服务标准及收费上限规定。
围绕如何进一步激活产业活力,促进多元参与,实现养老事业与养老产业更好融合发展,赵平建议,支持康复护理、智能看护等智慧养老产品研发,推进康复辅助器具社区租赁试点。孟红娟呼吁采取措施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机构建设,加大对民营养老机构的政策扶持。
代表们对养老话题的关注与建言,为推动我国养老事业与产业的融合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方向。
部委认真办理回应关切
作为该项重点督办建议的主办单位,民政部高度重视代表建议办理工作,第一时间召开部内动员会,部署代表建议办理工作,建立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直接抓、承办人员具体办的办理责任体系,将重点督办建议办理工作作为增进共识、汲取智慧、凝聚力量、推进工作的重要抓手。
民政部有关承办司局始终将加强沟通、深入交流、凝聚共识贯穿办理全过程,坚持一案一策,积极介入全国人大代表工作信息化平台和政务微信,主动对接代表,充分发挥主办单位牵头协调职责,对涉及多部门、跨领域的综合问题,主动了解会办单位意见建议,反复深入沟通代表关心关注的政策措施,共同商讨解决办法。
在办理过程中,民政部会同协办单位采取专题调研、专题研讨、调研座谈、实地考察等方式,邀请相关代表、专家学者、全国人大机关协办单位和有关部门先后在浙江杭州召开老年助餐推进会,在黑龙江哈尔滨召开养老服务改革发展座谈会,在北京召开重点督办建议协商会,并赴江苏无锡、上海、北京等地调研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情况,通过深入调研和召开座谈会摸清问题,研究对策,将代表建议转化为政策制度、项目规划和具体措施,推动养老服务创新发展。
多方扎实推进成效显著
今年以来,民政部紧密结合年度重点工作任务和群众关切问题,深入研究吸纳代表提出的意见建议,取得显著成效。
养老服务法立法进程不断加快推进,目前已修改形成养老服务法(文本建议稿)。7月,会同自然资源部印发《关于加强养老服务设施布局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指引各地科学规划设施布局。与此同时,养老服务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2月,联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部门印发《促进普惠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向社会公示“养老服务师”新职业。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的实施意见》《养老服务技能人才专项培训实施方案》,计划3年内培训技能人才150万人次。
在协同发展方面,今年以来,民政部会同财政部共同实施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等集中照护,为低保家庭中度失能及以上老年人和低保家庭高龄老年人提供照护保障,支持“老年父母+残疾子女”共同入住养老机构,利用中央财政资金支持59个试点地区开展县域养老服务体制机制创新。安排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补助2万个助餐点提升服务能力。目前,已建成8.6万个老年助餐点。此外,还通过中央和地方财政资金为符合条件的中度以上失能老年人购买养老服务提供补贴,已在山东等7个地区开展试点。
下一步,民政部将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决策部署,以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为统领,推进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完善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政策机制,统筹养老服务高水平安全和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适合我国国情的养老服务体系,更好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
编辑:申旭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