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案说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
□ 本报记者 蔡长春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支撑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土地纠纷往往涉及当事人重大利益,如果不能得到及时、公正处理,往往会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顽疾”。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以下简称综治中心)通过凝聚多方力量,群策群力解决土地纠纷,及时消除风险隐患,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双重统一。
“四位一体”化草场争议
【案情经过】在内蒙古自治区新巴尔虎右旗草场确权工作开展前,呼伦镇五一嘎查与伊和诺尔嘎查的边界不清晰,五一嘎查牧民邢某与伊和诺尔嘎查牧民巴某多年来因草场边界问题频繁产生争议。2016年,呼伦镇开展草场确权工作期间,针对五一嘎查与伊和诺尔嘎查边界区域的草场权属进行了补充确权,将该区域内面积为600亩的草场确权给邢某。然而,巴某认为该600亩草场长期以来一直由其家庭实际使用,即便草场承包经营权证中已清晰载明该草场归属邢某,仍拒不认可此项确权结果。多年来,双方因该片草场的权属争议及围栏搭建问题多次发生直接争执,矛盾不断升级,且始终未能得到妥善化解。
2025年3月,邢某在自家草场拉制铁丝网时,被巴某以“越界侵占”为由阻止,双方产生冲突,邢某报警。
【主要做法】呼伦镇综治中心探索推出“1+1+1+N”“四位一体”治理聚合体系,即以镇政法委员牵头抓总,发挥边境派出所“前端预警”作用,协调司法所提供法律支持,按需联动相关行政部门工作人员、牧区老党员、嘎查(村)干部等,有力推动矛盾纠纷化解提质增效。“四位一体”治理聚合体系在这起矛盾纠纷化解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边境派出所接警后,当即通报镇综治中心,中心第一时间启动联动机制,组建临时处置小组赶赴现场,迅速分隔矛盾双方,倾听诉求,稳定双方情绪,有效避免矛盾升级。
为精准认定权属、彻底化解纠纷,综治中心以镇政法委员牵头抓总,开展多维度事实核查:综合行政执法队依据备案信息明确草场界限,边境派出所实地走访周边牧民详细收集草场历史情况等信息,司法所围绕争议点进行法律适用性分析。
多部门以“和睦相处、协商解决”为原则,先后开展5次实地走访与面对面调解工作,帮助双方当事人明晰政策法规,通过情理兼顾的劝解引导,使双方放下对立情绪,理性看待问题。一番努力下,双方最终达成共识。
【工作心得】呼伦镇党委副书记、政法委员、综治中心负责人伊日贵:此次草场纠纷的成功化解,不仅高效解决了困扰邢某与巴某多年的权属争议,切实保障了牧民合法权益,更彰显了“四位一体”治理聚合体系在基层矛盾处置中的显著优势。该模式既实现了多部门力量的精准统筹与高效协作,又通过情理与法理相结合的调解方式,有效避免了冲突升级,维护了牧区和谐稳定。
“多方联动”解兄弟纷争
【案情经过】2025年初,河北省曲周县曲周镇某村村民李某与李某某兄弟因2.1亩家庭承包地分配问题产生纠纷。兄长李某以长期耕种并承担主要赡养义务为由,主张独自享有该地块使用权;弟弟李某某则以承包户成员身份和分家生活需要为由,要求分割土地。村委会多次调解未果,双方矛盾激化至产生肢体冲突。后李某向曲周县综治中心申请调解。
【主要做法】曲周县综治中心充分发挥“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优势,组织县农业农村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曲周镇综治中心、曲周镇法庭、司法所、村调委等主体成立调解组,联动化解纠纷。
精准核查,摸清纠纷底数。调解组第一时间开展全面细致的调查核实工作,确认争议地块登记在两兄弟父亲名下,他们均为承包户成员,李某已实际耕种12年并承担主要赡养责任,李某某近年返乡结婚有土地需求。
专业分析,明确调解方向。摸清情况后,各相关部门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对纠纷进行深入分析。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核实土地登记信息,确认地块的实际状况。县农业农村局提供政策解释,提出承包土地分配建议。镇司法所工作人员向调解组明确法律边界——家庭承包地属农户共同所有,承包户成员均享有使用权,赡养义务与土地分配虽相关联但不直接绑定。
情理法融合,化解矛盾纠纷。调解过程中,双方情绪激动,矛盾一度陷入僵局。对此,调解员和网格员充分发挥熟悉民情优势,耐心倾听双方心声,开展情感疏导工作,避免矛盾进一步激化。同时,调解组启动司法调解衔接机制,邀请法律工作者参与调解,通过现场释法,让双方在法律框架内认识到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情理法的有机融合逐步打开了双方的心结,经多轮调解,双方最终达成一致意见,握手言和。
【工作心得】曲周县委政法委副书记赵爱国:曲周县综治中心有效整合多方资源力量,构建多元协同的矛盾纠纷化解体系,突破传统单一调解的局限性,形成解纷合力。特别是在农村土地纠纷这类涉及利益重大、矛盾易激化的案事件中,多方联动机制能够更加有效发挥作用。
“并联处置”宅基地问题
【案情经过】2025年初,来访人顾某叩开上海市金泽镇金杨居委会综治中心大门,向工作人员讲述了一段尘封多年的往事。1983年,原上海某企业建设疗养院时,老顾一家的宅基地被划入待征土地范围。彼时的他未曾想到,这张薄薄的宅基地证会在34年后掀起波澜。2017年,当他得知自家房屋竟被纳入该企业产权证时,便开启了索要补偿的“求助之路”。8年后的今天,他又向村居综治中心寻求帮助。
【主要做法】2025年4月,当得知某企业因二次开发需配合规划时,金泽镇迅速抓住契机,着手解决困扰了老顾8年之久的问题。由镇综治中心牵头,组织信访办、司法所、平安建设办、征收补偿办等多部门,成立专案化解专班形成攻坚合力;在镇党委、政府专题会议研究部署下,严格依法依规,明确各方权利义务边界;设身处地为老顾研究补偿方案,确保补偿到位。
其间,镇、村两级综治中心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统筹多部门合理分配任务、开展同步作业、收集汇总信息,改变以往部门“串联办事”模式,多部门“并联处置,合力攻坚”。镇信访办多次深入走访调查,细致梳理多年来的征地协议、权证变更等历史资料,走访30余户涉事村民,还原问题本源;镇司法所在法律政策框架内精准“把脉”,为解决方案提供坚实法律支撑;多方合力查阅尘封多年的征地协议,走访30余户涉事村民,梳理出“毛地出让”“权证瑕疵”等关键症结,促成企业与老顾一家面对面协商,通过深入分析老顾经济状况、生活需求及心理预期,总结梳理各部门数据形成详尽可行的报告。5月24日,一份沉甸甸的协议终结了老顾一家长达8年的“求助长跑”。
【工作心得】金泽镇党委副书记邱洪良:回顾以往,我们在宅基地处置上并非没有投入精力,但效果有时不尽如人意,很大程度上在于处置链条长、环节多、部门间壁垒未完全打破。我们意识到必须创新思维,转变打法。案件处理过程中,不再是A部门做完交给B部门,而是由镇级综治中心同步相关单位并联作业,避免了环节等待,大幅缩短了处置周期。综治中心的作用就是把资源下沉在一线、问题发现在一线、矛盾化解在一线、责任落实在一线,真正做到“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并联处置,合力攻坚”是我们找到的有效路径,是一种特色工作法,可以让我们打破固有藩篱,真正拧成一股绳,攥紧一个拳。
编辑:申旭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