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习近平法治思想基层模范践行者
□ 本报记者 董凡超 赵志峰
“没想到这么快就能拿到辛苦钱,心里的石头终于落地了!”前不久,多名农民工将一面印有“政法调解化民忧,法治春风暖人心”的锦旗送到甘肃省玉门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时动情地说。
原来,今年“五一”假期期间,玉门市发生一起农民工讨薪欠薪纠纷,28名农民工面临“辛苦出力难拿钱”的困境。玉门市委政法委副书记、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主任王晖第一时间牵头成立专项工作组,精准对接被欠薪农民工诉求,逐人梳理欠薪金额、涉事企业等关键信息,搭建“群众诉求—部门联动—问题化解”快速响应通道。
为打破部门壁垒、提升处置效率,王晖创新协调法院、人社部门建立“涉薪纠纷法治绿色通道”,推行“诉前调解+司法确认”闭环处置模式——由综治中心、人社部门牵头开展前期调解,厘清劳资双方责任;对达成的调解协议,法院同步介入进行司法确认,跳过传统诉讼冗长程序,直接赋予协议强制执行力,既避免农民工维权奔波,又保障权益兑现的法律效力。通过简化材料审核流程、压缩部门流转时限、组建专业调解团队全程赋能,仅用7天就完成从诉求对接、联合调解到司法确认、工资发放的全流程,成功为28名农民工追回被拖欠工资46万元。
该创新做法因精准切中农民工维权“耗时长、成本高、执行难”的痛点,高效化解民生矛盾,被甘肃省政法系统纳入“为民办实事案例”,为各地跨部门联动处置欠薪纠纷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综治样板”,彰显了新时代综治干部以创新思维破解民生难题的责任与担当。
2024年9月以来,王晖始终深耕矛盾纠纷化解一线、优化网格服务效能、凝聚解纷合力,以法治“绣花功”绣出基层“平安图”,让群众的法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一件件实事中不断充盈。
面对基层矛盾“触点多、易激化”的特点,王晖立足政法委统筹协调职能,深化“玉事好商量”调解品牌法治化建设。他牵头制定矛盾纠纷依法调处规范指引,明确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衔接流程,建立“政法干警+律师+行业专家”专业调解队伍。
2024年12月,玉门市某社区因供暖温度不达标引发百余户居民集体投诉,王晖第一时间协调法院、住建、供热公司成立联合调解组,通过现场勘查固定证据、法律宣讲明晰权责、司法确认保障效力,3天内促成供热公司制定整改方案并补偿居民损失,避免矛盾升级。今年3月,王晖创新“以案说法”调解法,用本地婚姻家庭纠纷化解实例,为20余名村民讲解民法典相关条款,成功促成3起僵持半年的家庭矛盾达成和解。近一年来,经他统筹调处的复杂矛盾纠纷办结率达99.8%,群众满意度达98.7%。
作为网格化管理的“操盘手”,王晖推动“活力网格”向法治化、精细化升级。2024年10月,他组织政法干警与网格员开展“政法干警入网格”专项行动,逐户核实更新人口信息、重点场所数据,为社区矫正对象、独居老人等建立“法治服务档案”。针对网格事件响应慢的问题,他建立“网格吹哨、部门报到”24小时闭环机制,对涉公共安全事件实行“1小时响应、4小时处置”。
今年2月,某村网格员上报残疾人李某因赡养问题生活无着,王晖立即协调民政部门工作人员和法庭干警上门,依据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现场调解,促成子女签订赡养协议并进行司法确认,还协调残联落实帮扶政策。近一年来,王晖审阅网格事件12360件,分流转办涉公共安全事件486件,办结率达100%,网格内矛盾纠纷化解平均时长缩短至3天。
王晖充分发挥党委政法委统筹协调优势,深化“双员联动、四网融治”机制,推动部门资源向基层法治实践集聚。他每月组织政法单位、妇联、工会等召开联席会,针对婚恋纠纷、劳动争议等开展专项攻坚。今年6月,通过大数据排查发现某镇婚恋纠纷隐患,王晖立即组织派出所、妇联开展“家庭法治宣传周”活动,运用反家庭暴力法调解潜在“民转刑”案件3起,避免悲剧发生。在他推动下,玉门市形成“小事网格依法解、大事联调靠法治”的解纷常态,今年上半年矛盾纠纷上交率同比下降42%。
王晖充分发挥法治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规范和保障作用,推动建立“预防—调解—救济”全链条法治保障体系。他牵头编写基层常见矛盾法治化解手册,收录邻里纠纷、物业矛盾等10类典型案例及法律依据,发放至网格员和群众手中。2025年4月,他推动综治中心与法院建立诉调对接机制,实现调解协议司法确认“一站式”办理,让群众“调解不跑路、维权有保障”。针对基层法治力量薄弱问题,他协调政法单位选派26名业务骨干担任村(社区)“法治指导员”,开展普法宣传230余场,培养“法律明白人”860名。
近一年来,在王晖带领下,玉门市综治中心获评“全省政法系统基层治理先进集体”,“玉事好商量”调解经验入选全省政法系统优秀案例,群众送来的“政法调解化民忧,法治春风暖人心”锦旗,正是对他政法为民初心的最好见证。
编辑:赵亚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