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瀚的太平洋,浪潮奔涌,激荡出举世瞩目的“亚太奇迹”,为世界经济发展持续注入活力。
亚太经合组织诞生于冷战结束前夕,伴随新一轮经济全球化浪潮成长,承载着亚太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国曾两次主办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习近平主席出席了2013年以来的历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传递着始终如一的坚定声音:“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中国都将扎根亚太、建设亚太、造福亚太。”

2013年10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出席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并发表《深化改革开放 共创美好亚太》的重要演讲。图片来源:新华社
世界形势风云变幻,亚太发展面临重要抉择。国际社会期待聆听中国方案、感悟中国智慧。
“开放是亚太经济的生命线”“要向科技创新要生产力”“打造绿色亚太、数字亚太的新招牌”……习近平主席的一系列重要论断,为区域合作指明方向、凝聚共识。
2013年,巴厘岛,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和描绘“亚太命运共同体”路线图,为亚太作为全球增长引擎注入了信心。
此后,习近平主席进一步提出构建开放包容、创新增长、互联互通、合作共赢的亚太命运共同体,阐述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四项重点工作,为地区人民和全球发展贡献更多确定性和正能量。
2014年,雁栖湖畔,亚太经合组织迎来“北京时间”。习近平主席描绘“亚太梦想”,倡导“共同建设互信、包容、合作、共赢的亚太伙伴关系”,呼吁“共同做大亚太发展的蛋糕,共同促进亚太大繁荣”。此次会议启动了亚太自贸区进程,批准《亚太经合组织互联互通蓝图》,在亚太合作进程中留下深刻印记。
2024年,习近平主席总结“亚太奇迹”的成功经验,呼吁亚太经济体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和开放的区域主义,构建开放融通的亚太合作格局、培育绿色创新的亚太增长动能、树牢普惠包容的亚太发展理念。这些主张基于对全球发展大势的深邃洞察,为亚太发展贡献了重要智慧。

当地时间2024年11月16日上午,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秘鲁利马会议中心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题为《共担时代责任 共促亚太发展》的重要讲话。图片来源:新华社
中国智慧,既源于对时代潮流的准确把握,也来自中国自身的开放发展实践。一路走来,中国的发展受益于亚太,也用自身发展回馈亚太、造福亚太。
当前,尽管国际环境复杂多变,经济全球化遭遇挑战,但中国始终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和开放型经济大方向,坚定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从启动和推进亚太自由贸易区进程,到高质量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从积极推进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到签署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升级议定书……中国与亚太经济体共同践行开放的区域主义,不断提升区域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
作为13个亚太经合组织经济体的最大贸易伙伴,中国对亚太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4.2%,带动地区37.6%的货物贸易增长和44.6%的服务贸易增长。面向未来,谋划“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锚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中国正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团结奋斗。一个不断走向现代化的中国,必将为亚太乃至世界提供更多机遇,与各国携手实现相互成就、共同发展。
庆州之约,举世瞩目。习近平主席将与各国领导人一道,继续为亚太航船把准航向、开辟新程。
统筹:马小宁、刘晓鹏、杨学博、陈振凯、曹鹏程
协调:李 翔、梁昌杰、宋静思、李 洋
文字:屈 佩、石惟嘉
编辑:王玉琳
校对:朱 利
编辑:康婧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