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余东明 张海燕
某宠物食品公司曾遭遇十余个不同账号投诉,声称“狗狗食用后中毒”,但举证照片完全相同;某散装茶叶店因包装未贴全标签,被索赔近5000元,相当于半个月净利润……
面对这些以“打假”为名,行“牟利”之实的“职业索赔”行为,上海市奉贤区市场监管局出台《关于依法处置市场监管领域牟利性职业索赔职业举报行为实施意见》(1.0版)(以下简称“实施意见1.0版”),经过反复实践和探索,10月24日升级实施意见至3.0版,将规制工作关口前移,通过综合服务让企业提升防范意识,从源头降低索赔风险。
“实施意见就像为职业索赔戴上‘紧箍咒’。1.0版突出分类管理,对市场监管领域牟利性职业索赔行为依法联合规制;2.0版积极推行‘包容审慎’监管,创新柔性执法手段;3.0版从‘治已病’转向‘治未病’,新增服务型综合执法手段,通过对被诉企业采取记分管理和合规指导等手段,拧紧职业索赔‘水龙头’。”奉贤区市场监管局副局长闻涛说。
据介绍,3.0版从三大方面降低源头风险。其一,归纳出9大类“职业索赔”特征(如格式化投诉文本、重复使用证据等),建立“异常名录”,通过数字化手段严格核查线索,让虚假举报无处遁形。
其二,市场监管、公安、法院等多部门联动,联合惩戒恶意“职业索赔人”,同时强化行刑衔接,杜绝“造假式”索赔行为。
其三,对15家高频被诉企业开展“一企一策”合规培训,指导218家企业设立“首席合规官”,如对广告宣传话术逐字审查发布、产品标签合规审查等,从源头防范风险。
数据显示,自实施意见1.0版发布后,奉贤区市场监管领域牟利性投诉日均从31件降至11件,减少三分之二。行政资源从重复工单中解放,转向为企业提供合规指导。某文具用品头部企业的牟利性索赔数量占比从92.6%降至27.8%,200余家企业通过“合规培训”提升风险抵御能力。系列成果获评首届“中国(上海)优化营商环境十佳创新实践案例”、成为三个“打击恶意索赔部门协同治理机制”试点之一(上海唯一)。
“聚焦职业索赔难题,通过疏堵结合,打出一套‘精准识别、联合规制、服务护航’的组合拳,为企业营造了更清朗的发展空间。”奉贤区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曹栋说,下一步,奉贤区市场监管局将持续优化服务型综合执法,让守法企业“轻装上阵”,让市场活力“尽情迸发”。
编辑:李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