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欢 通讯员 鲁昕

图为高尚出庭起诉。
1500多件案件,零错捕、零错诉、零撤回起诉。
这是湖北省武汉市人民检察院四级高级检察官高尚从检14年交出的答卷。
数字的背后,是他与真相的一次次短兵相接,是他对公平正义的执着追求。
利剑出鞘守正义
2018年3月,一起看似普通的诈骗案摆在高尚的案头。犯罪嫌疑人彭某假借借贷之名,骗取被害人70万余元。
阅卷时,一个细节引起了他的警觉:受害人提到嫌疑人曾带数名“小弟”上门“签合同”。
“这个案情不简单!”高尚立即列出十七条补侦提纲,引导公安机关深挖细查,最终查明这是一个以彭某为首,以信用借贷为诱饵的17人黑社会性质组织。
案件移送审查起诉后,高尚夜以继日地奋战,抽丝剥茧还原事实真相。当时,车辆“套路贷”是一种新型犯罪,此前武汉市未见司法认定记录。
在法庭辩论环节,围绕犯罪事实能否认定、被告人是否实施了犯罪行为、是否应负刑事责任等问题,高尚率先发言。随后,26名辩护律师依次发表辩护意见。交锋持续3轮4个小时。
最终,彭某被判处有期徒刑25年,其余16人分别获刑。
2022年,高尚被抽调参与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某专案,参与对某副部级干部涉嫌职务犯罪一案开展审查调查。
面对300余册卷宗、2000多份银行流水、13名关键证人一度失联的复杂局面,他迎难而上,牵头制定“时间表+路线图”,将证据审查节点精细到“小时”,连续63天吃住在办案点,最终形成百万余字的审查分析报告,为案件的顺利办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被抽调的近2年时间里,高尚长期连轴转办案,在办案基地度过了2个春节,最长的一次连续工作3个半月。
从华中到东北、从华北到华东,上万公里的行程,留下了他调查取证的足迹。
最终,高尚参与办理数起省部级专案,摸排线索涉及十余人,为“打虎”“肃贪”工作作出重要贡献。
“如我在诉”解民忧
“法之善者,如我在诉。”这是高尚的座右铭,也是他办案的温度。
2021年初冬,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来到检察院,手里攥着一张被雨水浸皱的借条。老人的儿子因工伤致残,赔偿款却被“中间人”卷走。
高尚接案后,冒着严寒三赴河南取证,发现“中间人”已将赔偿款转移至其女友名下。他连夜调取60余小时的银行ATM机记录,用一张张截图还原资金流向。
最终,法院全部采纳公诉意见,被告人被判处有期徒刑7年,老人的赔偿款全部追回。领取赔偿款那天,老人拉着高尚的手泣不成声。
2022年,武汉市开展“政法先锋进村湾”活动,高尚作为首批先锋队队长,负责对口武汉市最偏远的新洲区左河村。
他带领队员们下沉村湾,全面掌握村情民意、收集村民诉求,牵头设立公益咨询点,帮助村民解决外出务工讨薪难题;开展结对帮扶留守儿童活动,关注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创新普法形式,邀请左河村的老人们在乡间地头用乡音拍摄防范养老诈骗宣传视频,提高老人们防范意识。
2023年,高尚先锋队因实效突出,被评为“武汉市优秀政法先锋队”。村民们说:“高尚这孩子朴实、不弄虚,答应咱们的事从不糊弄。”
匠心传承育桃李
从检14年,高尚收获了诸多荣誉:2020年“全国十佳公诉人”、2021年“全国优秀办案检察官”、2022年入选最高人民检察院“职务犯罪”“经济犯罪”人才库、2023年被最高人民检察院荣记个人一等功……
一名优秀检察官的光芒有限,一支精锐之师的能量无穷。
2021年起,高尚先后受聘为国家检察官学院、湖北省检察官学院兼职教官,他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经验和心得传授给年轻干警。
每周五下午,他雷打不动地开设“高老师课堂”,把教室开设在法庭,把课堂搬到案发现场。两年来,他累计培训青年干警、法学院学生2600余人次。
2022年湖北省公诉人业务竞赛,他带领武汉队包揽各单项奖冠军、个人前五名;2023年全国十佳公诉人竞赛,他出任湖北代表团总教练,再一次将“湖北经验”推向全国。
队员们说:“高教练抠细节到了‘苛刻’的程度,一份审查报告被他改二十遍是常态,但也正是这份苛刻,让我们在赛场上底气十足。”
殊不知,信手拈来的讲解、如数家珍的案例,都是高尚一点一点“钻”出来的。
高尚的刑法书,是已经翻烂、记满笔记的那本;他办案的副卷,是最多、最厚、最难装订的;《刑事审判参考》在电脑里存上一套,手边还要放上一本;最新的“两高”指导案例、争议性案件的观点争鸣都是他酷爱翻阅的内容,遇到有价值的内容还要第一时间与大家分享、讨论。
在他的悉心指导下,一批又一批青年干警脱颖而出,成为检察战线上的中坚力量。
2024年8月,高尚遴选到武汉市人民检察院第一检察部,报到第一周,他就给自己定下“每晚两小时、周末一整天”的学习计划,案头再次摆满最新的法律书籍。
有人问他:“你为什么总能保持一腔热血?”他答:“因为我始终记得老百姓把公平正义交到我们手里的分量。”
编辑:李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