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罗莎莎 通讯员 李秋磁 洪彬蕾

秋光正好,文韵绵长,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草房子”法治教育基地迎来一场法治与文化的温暖邂逅。10月24日,盐城市检察机关在此举办“非遗‘童’行 共‘剪’法治未来”检察开放日活动,将非遗剪纸的传统技艺与法治教育的时代命题巧妙交织。
江苏省人民检察院宣传教育处副处长秦颖,盐城市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黄圣年,盐城市教育局副局长萧媚出席活动。活动还邀请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部分人大代表、特约检察员、学校师生及媒体代表,盐城两级检察院负责检察文化建设的院领导与干警参加活动。
记者了解到,“草房子”,不仅是一处文学地标,更是一种文化象征,它代表着纯真、乡土与成长的初心。在这里,法治的种子被播撒进童心的土壤。剪纸,作为盐城人心中珍贵的文化记忆,一张红纸,一把巧剪,便能勾勒大千世界。当法治思想的“魂”附着地方文化的“体”,这场检察开放日便超越活动本身,成为地域文化、检察文化与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三位一体”实践。“法的精神”与“艺的形态”相互交融,非遗不再是静态的展品,法治教育也不再是抽象的条文,而是孩子们手中可触、可感、可创造的艺术图景。
活动首先进行了盐城检察文化建设成果展示,盐城以“1+N”全领域检察文化IP体系为统领,“忠诚红、检察蓝、生态绿、海盐白”构成的“四色文化”展品,生动诠释了盐城检察“以文育检、以文化人”的坚定追求。红色是滚烫的忠诚,盐城检察机关将新四军精神融入文化活动,持续涵养检察铁军。蓝色是检察的底色,检察文化作品如浪花朵朵,《子涵的吐槽日记》等17部作品获评国家级、省级奖项,折射出法治的灿烂阳光。绿色是湿地的絮语,全市检察机关深入贯彻《滨海生态检察保护盐城倡议》,点亮“湿情画益”“检鹤行歌”检察文化品牌,守护黄海之滨鹿鸣呦呦、鹤舞翩跹。白色是海盐的风骨,检察文化家园如盐雕晶莹,让公平正义以“看得见”的方式展现。
在“油麻地小学教室”,孩子们正围绕在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王柏林老师身边,全神贯注于手中的红纸与剪刀。随着巧手翻飞,象征守护的检察徽章、携手普法的童趣形象等渐次浮现。“剪刀不能越线,正如行为不能逾越法律底线。”王柏林一边创作,一边讲解。“剪”去违法犯罪行为的边角,“刻”下规则意识的轮廓,这一刻,手艺传承与法治浸润悄然交织。现场,嘉宾们还参观了法治教育实践点与儿童法治绘画作品展。孩子们笔下的“检察官超人”“法律保护我家”等画作,以童真视角赋予法治温暖色彩。
在视觉发布现场,一系列融合非遗图样与检察元素的创意作品正式发布。检察官们作为品牌故事的讲述者,将检察工作转化为一个个有温度、有筋骨的文化故事。射阳、滨海、东台、亭湖、盐都等5家基层检察干警代表分享了文化品牌与案例故事。“蓝纸鹤”为困境少年托起迎风飞翔的希望;“湿情画益”执生态之笔,绘就“党旗红、检察蓝、生态绿”的美丽画卷;“检·鹤行”守护候鸟迁飞,谱写人与自然和谐之歌;“检心正红”面朝黄海,铸就正义防线;“草房子”,扎根乡土,筑起童年法治港湾……一个个鲜活品牌,一段段动人的叙事,凝聚成盐城检察文化的生动注脚。
法治的课堂,不只在于庄严的法庭,也可以在求知的课堂、广袤的田野与充满巧思的非遗工坊。从“草房子”飞出的那一纸法治剪影,将化作无数蹁跹的蝴蝶,飞入盐城的街巷与乡间,携着文化的温度与法治的力量,于更多童心中,种下守规、明理、向阳而生的种子。
编辑:梁梦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