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江苏滨海检察公益诉讼擦亮城市“绿化盲区”

2025-10-24 15:20:24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标准+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罗莎莎 通讯员 许银 孔敏秀

“路口的绿化带和灌木丛修剪后,往来车辆一目了然,过马路安全多了,孩子上下学也更安心。”日前,在江苏省滨海县人民检察院对县城路段道路绿化设置与实施不规范问题开展的“回头看”现场,接送学生的家长纷纷反馈。这一喜人变化,源于检察机关一场针对城市“绿化盲区”的公益诉讼检察监督行动。

时间回溯至2024年12月,滨海县人民检察院收到“益心为公”志愿者线索反映:县内部分道路交叉口绿化带设置不科学,导致行人观察路况不便,交通事故时有发生,存在较大交通安全隐患。为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滨海县人民检察院第一时间对该线索立案调查。

通过实地勘查,检察官发现问题集中在道路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范围及被人行道、道路出入口断开的分车绿带区域:部分绿化带高度达2米且未采用通透式配置,严重遮挡视线;部分绿化带高度过低,夜间无法阻挡相向行驶车辆眩光,同样造成视觉障碍;还有部分绿化带长势过密,将红绿灯、警示牌等交通指示标识完全遮挡,给通行安全埋下隐患。

为全面掌握市民诉求,滨海县人民检察院组织开展问卷调查并征集案件线索。调查结果显示,89%的受访者表示曾遭遇驾驶员转弯时视线受阻、绿化遮挡行人视线及交通信号灯、标志的情况;76%的受访者认为绿化过度生长对交通安全存在中高风险,尤其在夜间或雨天,风险系数更高。“道路交叉口的灌木超一定高度后,行人和非机动车被挡得严严实实,好几次我开车拐到人行道才发现旁边有非机动车,太危险了。”一名出租车司机在受访时的表述,道出了不少市民的担忧。

这些“过高、过低、过密”的绿化带,是否真的会因遮挡视线、削弱隔离功能引发人车碰撞,成为交通安全隐形威胁?滨海县人民检察院随即走访县交警部门,并调取相关统计数据。数据显示,近两年来,滨海县内多条道路共发生伤人事故32起、亡人事故45起,部分事故的发生与道路绿化设施设置不规范存在直接因果联系。“这几起血的教训充分说明,道路绿化设施未按标准动态管养,已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现实危害。”县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办案警官的话,进一步印证了问题的紧迫性。

依据《江苏省城市绿化管理条例》《盐城市绿化条例》规定,城市管理部门作为绿化建设和管护主管部门,负有按法律法规要求监督管理城市绿化的职责。2025年2月,滨海县人民检察院向县城管局发出诉前检察建议,明确要求行政机关全面排查所辖区域道路绿化设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整改问题,并从规划设计、统一管理、定期巡查等方面建立长效机制。

收到检察建议后,县城管局迅速行动,对全县道路绿化开展“拉网式”排查,严格依照《城市道路绿化设计标准》,对不符合规范的绿化进行改造——共移植、修剪绿化31处,增高分车绿带4处,增设减速带、通行提醒标志5处。同时,加强对新建道路绿化的监管,聘请专业园林绿化设计单位,科学规划道路绿化设施建设,从源头防范问题出现。

2025年4月,滨海县人民检察院与县城管局联合召开磋商会。双方立足各自职能,就道路绿化管理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充分交流意见,最终形成“检察监督促执法监管”的共识。双方明确,将持续加强配合衔接,增进互信协作;县城管局将建立健全常态化管理机制,指定专人定期对道路交叉口、交通岛等重点区域开展巡查管护,及时排除安全隐患,切实保障道路公共安全,让城市“绿化盲区”彻底被擦亮。

编辑:梁梦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