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范瑞恒 通讯员 任超
清晨的渤海湾畔,集装箱岸桥次第升起,天津港的通关现场早已一片繁忙。对于24小时值守国门的边检民警而言,高强度的口岸查验、突发情况处置、倒班执勤节奏,时常伴随着心理压力的累积。如今,一个集放松、宣泄、疏导于一体的“心灵港湾”正式亮相——天津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东港出入境边防检查站(以下简称东港边检站)新建的“岸线心语室”,正以专业的设备、温馨的氛围,为民警心理健康筑起坚实屏障。
“‘岸线’呼应我们守护海港岸线的职责,‘心语’则是希望这里成为民警倾诉心声、安放情绪的私密空间。”政工部门负责人介绍。为精准破解民警心理调适需求,该站前期通过座谈调研、问卷收集,最终确定了“专业设备+人文关怀”的建设思路,从硬件配置到空间布置,每一处细节都紧扣边检工作实际。
走进“岸线心语室”,柔和的灯光与暖黄的墙面瞬间驱散疲惫、倍感温馨。房间内,VR体感单车、VR眼镜游戏一体机、智能击打呐喊宣泄仪、智能生物反馈训练系统等五大专业设备各司其职,构建起“宣泄—放松—调节—疏导”的全链条心理服务体系。
事实上,“岸线心语室”的启用,只是东港边检站近年来关注民警身心健康关怀的一个缩影。早在2020年起,该站便逐步构建起“生理—心理—生活—职业”四位一体的关爱体系:针对外勤民警常年风吹日晒、内勤民警久坐办公的特点,推出“定制化健康体检”,分年龄段、岗位类型增设关节检查、视力养护、心血管监测等专项项目,为每位民警建立动态健康档案,发现隐患及时对接三甲医院绿色通道;考虑到倒班执勤导致的作息紊乱,在医务室增配按摩躺椅、理疗灯、热疗仪等设备,让凌晨换岗的民警能快速舒缓疲惫;面对民警心理需求的即时性,与全国职工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天津分中心等专业机构开展长期合作,无论是执勤中遭遇的突发应激事件,还是生活里的家庭矛盾困扰,民警随时能获得专业疏导。
在生活与职业关怀上,单位更注重“解民忧、暖民心”:每年开展“警属开放日”,邀请家属、子女走进口岸查验现场,直观感受民警“守护国门”的职责意义,化解因工作繁忙产生的家庭隔阂;针对青年民警婚恋难题,联合驻地企事业单位举办“滨海情缘”联谊活动;建立“师徒结对”成长机制,在业务传承中注入心理支持,帮助新警快速适应高强度工作节奏……这些举措如同细密的针脚,将“从优待警”的政策温暖缝进民警工作生活的每个角落。
如今,“岸线心语室”的加入,让这份关怀更具专业性与针对性。在这里,定期有心理辅导员坐班提供一对一咨询,每月开展不同主题的“心语沙龙”,围绕“倒班情绪管理”“家庭工作平衡”等常见、易发情形组织分享;重大安保任务后,还会针对性开放“团体疏导专场”,让民警在交流中相互疗愈。“以前觉得心理问题是‘私事’,现在有了心语室和这么多配套关怀,我们敢说、愿说,能得到帮助、能发挥作用,工作起来更有底气了。”民警小张的话,道出了许多同事的心声。
据介绍,下一步,东港边检站将持续深化暖警爱警工作,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服务,不断完善“思政+心理”工作机制,加大资源投入与工作统筹力度,全方位提升民警心理健康知识水平与心理调适能力,为锻造高素质移民管理队伍提供坚实保障。
编辑:丁月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