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中国最孤独城市”蹚出治理创新之路

青海茫崖打造偏远地区综治中心建设范本

2025-10-23 15:59:53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标准+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鹏

图为茫崖市综治中心。

图为调解员于永莲(左一)正在调解一起拖欠工资纠纷。

茫崖,蒙古语意为“额头”,地处青海省西北部、柴达木盆地西缘,平均海拔3000米,面积4.99万平方公里,人口仅7.5万人,四周被无人区环绕,周围350公里范围内没有其他城市,被称为“中国最孤独的城市”。

曾几何时,数百公里的距离是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茫崖市群众办事路上难以逾越的鸿沟。如今,一股“治理暖流”正浸润这片西北边远之地,茫崖市综治中心扎根艰苦戈壁,以创新破解空间阻隔,用服务纾解民生之忧。作为海西州首批成熟运行的综治中心,茫崖市综治中心的创新实践为偏远地区社会治理提供了生动范本。

整合资源形成合力

在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中,茫崖创新构建“六个一”工作法,一中心统筹、一站式受理、一平台调度、一张网共治、一揽子化解、一体化服务,将原本分散的治理力量拧成“一股绳”。

茫崖市综治中心联合公安、检察、法院、人社、信访等部门力量,通过“常驻+轮驻+随驻”模式打破部门壁垒,以联席会议会商难题、督办落实。开设便民窗口,实行群众诉求“一口收”,简单事项当场办理,复杂事项转办督办,首问负责、限时办结。一个平台调度,为治理装上“智慧大脑”,通过平台实现风险实时预警、力量精准调度。

同时,清晰划分“责任田”,专职网格员扎根网格,按照“巡查——上报——处置——反馈——考评”闭环流程,让“小事不出网格”成为日常。整合调解资源、设立特色调解室,让专业人解专业事,实现矛盾纠纷一揽子化解。引入社会组织、志愿者队伍,涵盖心理关爱等多元服务,切实提升群众福祉。

今年8月,王某与刘某发生劳资纠纷,通过网格员走访排查逐级上报,在一日内解决刘某拖欠王某工资款,将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真正做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村)”,切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让基层治理更有温度、更具效能。

综治中心自建成运行以来,已成功化解各类纠纷540起。

跨越百里“数据跑路”

茫崖境内分布着数十家矿区企业,多数地处野外荒滩,仅冷湖镇距离市区超300公里。以往,群众为办一件事、解一桩纠纷,往返奔波不仅耗时耗力,还承担不少交通、住宿成本。

茫崖秉持“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理念,创新搭建远程视频调解体系。依托市综治中心平台枢纽,将远程视频调解终端延伸至乡镇、村(社区)及重点企业,构建起“市级中心——乡镇枢纽——村社前哨”三级贯通、企业延伸的“云调解”网络,把专业法律资源与调解力量精准投送至基层末梢。

记者了解到,该系统操作方便,群众有矛盾纠纷或法律咨询时,只需通过简易界面“一键联通”市级中心,便可在线“点单”,中心实时调配律师、金牌调解员、公检法人员,线上“面对面”提供答疑、调解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这套远程视频系统不仅是调解平台,还是普法宣传与风险预警的前沿阵地。市级专家通过系统为基层干部和调解员开展“云课堂”培训,各乡镇、村社、网格也能通过系统及时上报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在特色需求层面,茫崖市综治中心紧扣工矿企业多、工人数量多、劳务纠纷频发的实际,专门引入仲裁,重点处理劳动仲裁事宜,为劳动者维权打通便捷通道,避免工人因纠纷久拖不决而影响正常生活。

精准“对症”化解纠纷

7月5日晚,某超市店员骑电动自行车下班途中,被突然冲出的流浪狗撞击摔倒,导致颈椎骨折、多处软组织挫伤,住院花费医疗费4.2万余元。该店员与超市存在事实用工关系,但超市未为其缴纳工伤保险,老板以“意外事件”为由拒绝家属13万元的赔偿诉求,双方3次协商未果陷入僵局。

9月,店员向茫崖市综治中心申请调解,中心迅速依法开展证据核查与法律释明工作,经多轮情理结合的调解,最终促成双方达成一致。

针对茫崖工矿企业散落、邻里纠纷类型多元的实际,茫崖市综治中心不搞“一刀切”的调解模式,而是量身打造特色调解室,让每一起纠纷都能找到适配的“专属解法”。

“地企调解室”是化解工矿矛盾的“专属化解剂”。紧扣茫崖“工矿城镇”的核心属性,中心主动打通与各矿区的沟通渠道,将政府部门与企业均纳入“随驻单位”。一旦出现企业与工人的劳资纠纷、企业间的合作争议,政府与企业第一时间联合介入,形成“政企联动、齐抓共管”的合力,既保障企业正常生产秩序,又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三官调解室”是破解法律纠纷的“专业公平秤”。汇聚警官、检察官、法官专业力量,以扎实的法律知识破解纠纷难断问题。无论是诉前的合同争议、非警情类的邻里冲突,还是涉法涉诉的疑问咨询,“三官”都能精准释法、明确权责,既提升了纠纷化解的权威性,也为综治工作注入浓厚的法治底色。

“心莲心调解室”架起邻里和谐的“暖心桥”。该调解室以省级金牌调解员于永莲名字命名,这位“老茫崖”扎根社区多年,熟悉辖区人情世故。高调解率的亮眼数据,印证了该调解室在群众心中的分量。

“家在茫崖”方便高效

自“智慧茫崖平台”启动建设以来,茫崖坚持“用科技追平距离”的理念,打造“家在茫崖”小程序,将数字化服务延伸至戈壁矿区的每一个角落,让事件处置实现“秒级响应”。

“家在茫崖”小程序搭建起覆盖城市管理、民生服务、数据中心的核心架构,打破了建设、市政、交通运输、生态环境等部门的数据“孤岛”,整合形成一套完整的基础信息数据库,让跨部门协作从“层层审批”变为“实时联动”。

对市民而言,这款小程序更是参与治理、享受服务的“掌中利器”。其中最受欢迎的“随手拍”与“我要反馈”功能,群众一旦发现路灯损坏、垃圾堆积等问题时,只需拍张照片、填写简单描述,诉求就能直达处置部门。值得关注的是,平台建立分类限时处置机制,将事项的最长整改时限压缩至7天,展现了偏远地区为民服务的高效与便捷。

截至目前,“家在茫崖”小程序已接收1091件市民反馈,其中1007件已办结。92.30%的办结率背后,是茫崖对“群众诉求无小事”的较真态度。如今“家在茫崖”注册用户已达6300人,日活跃用户稳定在260人左右,民生服务办理、信息查询等功能的使用频率持续上升。

作为海西州综治中心建设的“先行者”,茫崖市综治中心的优势,不仅在于建设时间早、进度领先,更在于始终立足西北地区的实际,以“六个一”工作法夯实治理根基,以远程调解打破地域限制,以特色调解室实现精准服务,以智慧平台提升治理效能,以便民举措传递民生温度,将治理的暖意送到戈壁矿区的每一个角落。

编辑:李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