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雯
基层矛盾纠纷化解,考验着治理的精度与温度。河北省承德市双桥区潘家沟街道综治中心聚焦“快响应、优服务、善共治、重长效”目标,创新推行“五个一”工作法,深度融合“四全”多民族地区矛盾纠纷化解机制,构建起从源头排查到闭环巩固的全链条化解体系,矛盾纠纷化解质效持续提升。
“一刻钟到位”机制,以速度筑牢矛盾防控的“第一道防线”。“多亏你们来得快,不然楼道里的争执就得闹大!”居民李女士的感慨,道出了“一刻钟到位”机制的实效。基层治理的关键在于抓早抓小,综治中心依托全域排查网络,将网格员与基层调解员的一线触角充分激活,确保各类邻里摩擦、物业纠纷等线索能被实时捕捉。一旦接到诉求,综治中心迅速调度就近力量,15分钟内抵达现场稳控局面,及时缓和矛盾升级态势,80%以上纠纷在升级前得到初步疏导。
“一日内解决”机制,以效率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针对家庭琐事、小额债务等简易纠纷,街道综治中心推行“受理—调查—调解—签约”24小时办结制,今年已实现当日化解纠纷126起,办结率达92%,群众评价“省心又靠谱”。“本以为要跑断腿,没想到当天就了了心事!”商户王先生因店铺漏水与楼上住户起纠纷,综治中心启动“速调通道”,调解员上午上门核损,下午组织协商,用“法理+情理”双轨调解法,当天就促成维修协议,实现了矛盾的高效处置。
“一地内办理”机制,以便捷性架起联结群众的“连心桥”。“进一扇门,事儿全办清”,这是群众对街道综治中心的直观感受。中心推行“一站式”服务,实现了三个融合——与司法所的融合、与社区便民服务的融合、与巧茹调解室的融合,整合辖区政法、司法等各方力量,将分散的治理资源整合起来,群众提交诉求后,由中心统一分流处置,让群众“进一扇门,办所有事”。
“一周内回访”机制,以闭环思维巩固治理“全效链”成效。协街道综治中心建立“调解—回访—巩固”的闭环流程,在调解结束后及时跟进协议履行情况,排查潜在风险,通过二次沟通消除隐患。“议履行得咋样?有难处随时找我们!”调解结束一周内,这样的回访总会如期而至。此前,某装修公司与业主的合同纠纷调解后,回访发现业主对工期有顾虑,调解员当即组织二次沟通,补充签订进度承诺书,彻底消除隐患。今年以来,通过回访化解潜在风险46起,调解协议履行率提升至96%,二次纠纷率下降60%。
“一网内排查”机制,以预防思维织密“风险防控网”。“矛盾化解在萌芽,功夫在平时。”街道综治中心整合网格员、社区干部、志愿者等力量,织密全域排查网,对老旧小区改造、商铺经营等易引发纠纷的领域实行常态化排查与研判,变“事后处置”为“事前防控”,将矛盾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
从快速响应到源头预防,从高效处置到成效巩固,潘家沟街道综治中心“五个一”工作法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用制度创新破解基层治理难题,让矛盾纠纷在“家门口”化解,让平安幸福在“指尖上”升级,为基层矛盾纠纷化解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
编辑:张怡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