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潘从武 通讯员 肖沁 潘嘉阳

图为阿拉山口海关关员正在向旅客宣传知识产权海关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知识。
近日,在乌鲁木齐海关举办的涉外法治人才培训班上,一场围绕“中亚某国最新投资法修订”的模拟谈判正激烈进行。
谈判桌前,10余名海关关员分别扮演海关工作人员、企业与贸易国谈判代表,就法治条款内容展开博弈——这是乌鲁木齐海关创新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模式,转变法治建设系统思维,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生动缩影。
“这种案例式教学,让我们仿佛亲临谈判现场,对如何为企业争取公平待遇有了更深的理解。”参与模拟谈判的阿拉山口海关关员尹雪莉在培训笔记中写道。
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宏大画卷中,法治建设如何为其勾勒出清晰而坚实的线条?乌鲁木齐海关以“统筹国内法治与涉外法治”的系统思维,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过去海关的核心职能是“把关”,今天在乌鲁木齐海关的实践中,其角色已升维为“治理”,这是站在我国向西开放桥头堡上的主动担当。
这一转变的核心是系统思维,乌鲁木齐海关构建了“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法律服务”全链条治理格局,旨在为企业提供从市场准入、贸易便利到权益维护的稳定、透明、可预期的法律环境,法治建设工作重心从被动“接轨”国际规则向主动“引领”和“塑造”规则转变,特别是在反制裁、反干涉、反长臂管辖等关键领域,加强国内法域外适用的研究,旨在为我国“走出去”的企业提供更坚实的法律后盾。
而要实现从被动“接轨”到主动“引领”的这一系列目标,一个统一、清晰且高效的规则体系是根本前提,乌鲁木齐海关一直为打通国内国际两个规则体系的“堵点”在努力。
一方面,乌鲁木齐海关积极向上建言献策,参与国家层面涉外法律法规的“立改废释”,让国家立法更接西部开放的“地气”;另一方面,着力推动国际条约、AEO互认协议等通过海关规章、公告等形式,转化为精准的“操作手册”,确保国际承诺精准落地。
“AEO认证对公司增强国际竞争力、提升国际贸易参与度都起到积极推动作用,这也是公司在经营管理上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新铝贸易公司总经理林春柳说,“当时我们还没有意识到AEO的重要性,总认为不好通过,申请意愿不强,多亏了海关关员反复上门进行政策解读,全程指导培训,让公司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这套日益完善的规则体系,其效能同样通过新疆外贸的蓬勃新动能得到生动验证,其中跨境电商业务的蓬勃发展便是海关精准施策、释放政策红利的最佳例证。
近年来,跨境电商异军突起,逐渐成为新疆外贸发展的重要新支柱,乌鲁木齐海关为进一步促进新疆跨境电商新业态高质量发展,推动出台《乌鲁木齐海关促进新疆跨境电商新业态发展的十条措施》《乌鲁木齐海关跨境电商出口“先查验后装运”监管模式试点方案》等一系列惠企政策。
这些惠企政策的叠加进一步激发了跨境电商活力,为新疆外贸发展注入新动能。
“对跨境电商监管实行全年无休预约通关,支持跨境电商通过中欧班列、货运包机、多式联运等物流方式运输出境,拓宽跨境电商物流运输通道,以优化集疏运流程提高整体物流效能,助力企业降本增效。”乌鲁木齐海关所属乌昌海关监管三科科长潘浩说。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乌鲁木齐海关法治工作正将“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的顶层设计,在共建“一带一路”最前沿转化为精细的“工笔画”。
乌鲁木齐海关相关负责人描绘了这样一幅蓝图:“我们的法治工作不再局限于口岸通道之内,而是向前延伸到规则制定的源头,向后覆盖到问题解决的全链,向外连接到国际合作的网络。”
这套以涉外法治为基石的系统思维,正通过一项项具体措施扎实推进,一条更加畅通、安全、高效的向西开放大通道变得愈发清晰和坚实。
编辑:李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