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新疆兵团第二师综治中心:多方联动解“薪愁” “金牌调解”守护“钱袋子”

2025-10-22 10:21:17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标准+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潘从武 通讯员 张志勇

“这2个月的工资总算有了着落,还有这么多部门帮我们撑腰!”10月20日,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铁门关市综治中心的“金牌调解室”内,农民工老邓紧握刚签好的调解协议,激动不已。

与他同行的三名工友终于舒展眉头,近一个月来压在心头的欠薪难题,在公安、法院、人社局等多部门联动调解下,画上了圆满句号。

“糊涂账”引出欠薪困局

今年6月,老邓等四人经包工头刘某介绍,来到铁门关市某工地务工。然而开工没几天,一笔“意外之财”让几人陷入困惑:劳务公司突然向他们的账户转入26780元,备注为“5月至6月工资”。

“我们才干了几天,哪来这么多工资?”正当他们疑惑时,包工头刘某紧急联系4人,称这笔钱是“财务误操作多打的款”,要求立即退还。

出于对“工头”的信任,4人未核实便将钱悉数转回刘某账户。

谁知工程结束后,刘某竟以“资金周转困难”为由拒绝支付工资,并称之前退回的款项已用于偿还承包商的借款,欠薪问题应找劳务公司解决。

而劳务公司则拿出有工人签字确认的工资明细表,坚称“工资已足额发放,公司不担责”。

一边是推诿的包工头,一边是“证据齐全”的企业,4人维权无门,仅凭手写的出勤记录,陷入僵局。

多部门合力破局 厘清责任链条

走投无路之下,老邓等人来到师市综治中心求助。中心迅速启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由司法局牵头,联合公安、法院、人社局成立专项调解小组展开跨部门协作。

调查过程中,人社局调取工资发放流水,公安民警核实资金流向,法院工作人员则现场释法说理。真相很快浮出水面:劳务公司确已足额支付工资,还为刘某垫付40万余元工人工资;而四人签署的工资表虽包含争议款项,实为刘某在未明确告知性质的情况下要求签字。法律层面,劳务公司已履行支付义务,欠薪责任明确指向包工头刘某。

6小时调解促和解 司法确认筑防线

10月20日,在“金牌调解室”内,调解员直面矛盾核心:“工人跟着你干活,发薪是你的法定义务,不能因个人债务纠纷转移责任。”面对确凿证据,刘某最终认清问题,当场签订调解协议,承诺于12月15日前付清26780元工资,若逾期将承担10%违约金。法院同步进行司法确认,为协议赋予强制执行力。

“原本以为这钱打水漂了,没想到这么多部门一起帮我们!”老邓感慨地说。

此次纠纷的高效化解,正是该师市综治中心深化“综治牵头、部门联动、多元化解”机制的生动实践。通过“金牌调解室”这一平台,各部门各司其职、协同发力,解开了劳动者的“薪愁”。

编辑:李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