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谱写“十四五”法治篇章
□ 本报记者 赵丽
人口发展是“国之大者”。
近年来,国家密集出台多项生育支持政策,形成政策叠加效应,以一套政策“组合拳”的方式积极构建生育友好环境,切实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
1月29日,贵州省铜仁市玉屏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新生儿科,医务人员在护理新生儿。 本报通讯员 胡攀学 摄
在“十四五”期间,这一政策体系建设成效显著,从经济补贴、时间保障到教育住房支持,再到生育服务与托育供给优化,多维度为家庭“减负松绑”。
多项生育支持政策发力
人口工作的本质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家庭和睦幸福。
2021年5月31日中央决定实施三孩政策后,完善积极生育支持政策成为“十四五”期间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着力点。尤其是2024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一系列文件,从怀孕分娩的安全、保障,到养育时的托育、照护,都细心地划进了政策的“大盘子”里,织起一张“从生育到养育”全链条支持的保障网:
在经济支持方面,国家将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子女教育纳入个人所得税附加扣除,扣除标准从原来的每个子女每月1000元提高到每个子女2000元;各省份均将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医保报销,超六成统筹地区将生育津贴直接发放给个人;
在时间支持方面,各省普遍延长产假,设立配偶陪产假、父母育儿假。目前各省份普遍设立15天左右的配偶陪产假,5至20天的育儿假,各省份产假普遍延长至158天以上;
在住房支持方面,多渠道拓展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部分地区提高多子女家庭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等;
在教育支持方面,方便父母接孩子。通过支持托育综合服务中心、托育机构、用人单位办托、托幼一体服务等,扩大托育服务供给。各地还通过实施建设补贴、运营补贴等措施,降低托育服务价格,为群众提供普惠托育服务。2024年,全国托位数达573.7万个,比“十三五”末提高126%。各地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减免学前一年(大班)保育教育费,不少地方还实施了“多孩子女同校”政策。
在文化支持方面。近年来,多地大力推进婚俗改革、深化移风易俗。例如河北省滦州市大力整治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突出问题,低价彩礼、零彩礼、低碳婚礼等一系列文明新风正悄然兴起。四川省引导各地建立贯穿婚前、婚后的全链条婚姻家庭辅导体系,积极维护婚姻家庭和谐稳定。
生育全过程服务优化
每周在医院里的孕妇学校参加两三堂公益课,内容从孕期如何科学管理身体到选哪些运动既安全又能锻炼体力,全是孕期用得上的干货;
在医院专门设立分娩体验室,提前了解分娩整套流程,缓解焦虑;
进产房前,医生帮忙编个好看的辫子——这样清爽利落,不耽误分娩……
这些都是近两年来,各地准妈妈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真实经历。
而在等宝宝们出生后,仪式感更足:先给按上一个可爱的小脚印,再拍个全家第一张合照,记录下这人生中最美好的一刻。
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的重点是提升生育意愿及其向生育行为转化提升,优生优育水平则是释放生育潜能的重要支撑。“十四五”期间,我国已经建立了完善的孕产期保健系统,并进一步完善覆盖生育全过程的优生优育服务支持体系,以全生命周期的视角和全方位的服务维护育龄人口和妇幼健康。
为了让年轻人生娃养娃多些底气,国家这些年不断出手,贴心的政策越来越多。比如全面实施母婴安全5项制度,落实妊娠风险筛查机制,强化高危孕产妇专案管理,全国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和新生儿访视率都稳定保持在90%以上。
近年来,我国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持续改善,处于中高收入国家前列。各地开展生育友好医院建设,推广无痛分娩服务,提高产妇分娩舒适度。通过综合防治出生缺陷,支持救助经济困难家庭患儿8万余名。
正因如此,不少曾经担忧生育的年轻人升级为人父为人母后感叹道:“生育友好型社会还真不是随便说说”“‘友好’这个词真的是藏在生育的每个环节里”“不仅让妈妈们有尊严地迎接新生命,更让每个家庭在迎接宝宝的过程中,都能感受到温暖和力量”……
育儿补贴制度落地见效
“十四五”期间出台实施的育儿补贴制度既是一项“投资于人”的重要民生工程,也是强化生育支持、促进生育友好的一项制度性安排。
该制度面向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的3岁以下婴幼儿发放育儿补贴。目前,线上、线下申领渠道都已全面开放,申领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郭燕红就“十四五”期间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建设情况进行解读时公布的数据,截至9月10日上午9点,全国已提交超过2400万条申报信息,占目标人群的80%左右。目前,各地正在加快推进审核和发放工作,确保育儿补贴能够及时足额发到群众手中。
作为一项长期性民生政策,育儿补贴的稳定财政保障至关重要。
据财政部社会保障司司长郭阳介绍,按照部署,中央财政将设立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项目“育儿补贴补助资金”,今年初步安排预算900亿元左右。对于发放国家基础标准补贴所需资金,中央财政按照一定比例对地方予以补助,中央总体承担约90%。
今年9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印发《育儿补贴制度管理规范(试行)》,旨在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规范服务流程,保障育儿补贴制度顺利实施。两部门将对补助资金实行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做好绩效监控和绩效评价,确保管好用好财政资金。
记者手记
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正在全方位落实落地。
“十四五”期间,国家多措并举,将“生友好”与“育友好”结合,重点实现了有效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的政策目标;将“全人群友好”与“全生命周期友好”结合,将生育、养育、教育、就业等人生阶段有序衔接,并且将生育权益作为重要考量,设身处地为居民着想,确保育龄群体“怀得上、孕得优、生得好、养得起”。
编辑:申旭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