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长春南关法院“云调解”化解五年劳动纠纷

2025-10-21 15:39:05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标准+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中全 张美欣 通讯员 丛群

从劳动关系确认的“证据迷雾”到补缴社保的“拒退困局”,从被告“下落不明”的送达难题到跨越千里的“微信破冰”,近日,吉林省长春市南关区人民法院幸福人民法庭成功化解一起历时五年的劳动纠纷。

2021年,保洁员李某因工受伤,为维护合法权益,她将某物业公司诉至南关法院,请求确认2016年5月至2020年4月期间存在劳动关系。庭审中,被告与第三人某人才公司出具落款2016年5月的《劳务派遣协议》,试图证明双方系劳务派遣关系。案件承办法官章鹏飞敏锐发现关键疑点:协议中李某的手机号2018年才办理,住址房屋2017年才购买,2016年的合同怎能填写未来信息?结合李某接受物业公司直接管理的事实,法院最终判决双方存在劳动关系,二审亦维持原判。

劳动关系确认后,物业公司为李某补缴社保,单位承担6万余元,个人应缴的13160.16元由公司垫付。当公司要求返还个人应缴部分时,李某以“未经本人同意”拒绝支付。2024年,物业公司将李某诉至南关法院,要求其返还社保个人应缴部分。

幸福人民法庭法官张渴接手案件后,曾多次拨打李某电话却始终无人接听,李某搬离原住址,户籍地村委会称其“进城多年未归”,邻居反映“已去南方带孙子”。为保障当事人权益,法官尝试联系到李某本人,先后走访派出所、街道、社区,甚至两次奔赴李某户籍地和原居住地,却均无功而返,无奈之下法官只能选择公告送达。但送达后,李某仍未出庭,案件一度陷入“缺席判决”的僵局。但张渴始终秉持“不能让劳动者因程序问题错失权利,也不能让企业合法权益落空”的理念,在缺席判决下发前夜,她仍在尝试添加李某及其家人的联系方式,反复留言释明“社保个人部分依法应由劳动者承担”的法律规定,用执着为案件留存转机。

转机在一个普通开庭日悄然降临。某日,张渴开庭结束后,发现办公电话上出现一条来自李某丈夫的未接来电,回电后,对方终于吐露心声:“我们在外地带孩子,没钱请律师回不去,打了好几年官司才确认劳动关系,不仅工伤赔偿延迟,社保断缴还导致延迟退休,医保也没补交……”面对当事人的委屈与困惑,法官选择耐心倾听,并为其释法解惑。结束通话后,她主动与物业公司沟通,希望企业体谅劳动者实际困境,为调解创造空间。隔着千里的电话两端,法官的真诚沟通逐渐消融了当事人的抵触情绪,为纠纷化解打开了突破口。

经过十余次耐心细致的电话沟通,法官启动线上“云法庭”,组织双方“隔空开庭”调解。最终,双方达成和解协议:李某于2025年9月30日前返还公司1万元,物业公司主动承担案件受理费与公告费。

至此,一场跨越千里的纠纷,在“云调解”中画上温情句点。

从“穿越时空”的证据辨析到“多次追案”的执着,从“微信破冰”的智慧到“云调解”的温情,这场五年纠纷的化解,不仅体现了司法程序的正义,更彰显了新时代法官“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使命担当。

未来,南关法院将持续深化司法为民理念,用既有力度、更有温度的司法服务,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筑牢坚实司法屏障。

编辑:张怡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