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潘从武 通讯员 王晨 顾晓燕
近日,新疆温宿县人民法院对失信被执行人灵活运用信用修复机制,开辟“信用重生”通道,激发被执行人的履行潜能,双向化解执行困局。目前,被执行人温宿县某农业公司经营步入正轨,已偿还所有债款。
温宿县某农业公司因经营不善,拖欠公司出纳张某的工资,并于2024年4月向张某提出解除劳务合同。
为维护个人合法权益,2024年11月,张某向温宿县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仲裁申请,经仲裁,该公司需向张某支付工资及经济补偿金共计6.7万元,但该公司迟迟未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给付义务。今年3月,张某向温宿县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由于公司名下确无银行存款、登记车辆、房产可供执行,温宿县法院将其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依法对其采取限制消费措施。
为打破经营困局,该公司积极寻找自救方法,但因被限制消费,公司向银行申请贷款被拒,资金短缺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
公司相关负责人积极与张某协商,并前往温宿县法院,阐明企业发展困境,希望法院能暂时解除对其银行账户的冻结,对公司进行信用修复,以便尽快向银行申请贷款。
公司能恢复正常经营,就能尽早向张某归还欠款。执行干警多次深入企业调查,了解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情况。为助力企业早日摆脱困境,使张某的胜诉权益早日实现,温宿县法院秉持善意文明执行理念,积极与双方当事人做好沟通协调工作,最终,张某同意解除限制消费措施,而公司也作出承诺,尽快还清欠款。
在银行贷款的帮助下,该公司的经营日益步入正轨,不仅还清了债款,还扩大了生产规模。
编辑:李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