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浙江嘉善:深耕细作“法润善城”法治文化品牌

2025-10-20 16:57:19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标准+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春 通讯员 汪宝城 何莹

浙江省嘉兴市“八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在省、市普法办科学指导下,嘉善县将法治文化工作融入县域高质量发展大格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大场景、新时代“善文化”建设大文章,着力破解法治文化传播的内容壁垒、场景局限与区域瓶颈,推动从单向“普法宣传”向深层“文化浸润”的范式跃迁,为提升公民法治素养、赋能基层治理等注入法治文化动能。

突出文化解码 激活法治文化多样化表达

德法共育,厚植法治基因。依托“善文化”品牌,深植法治精神于文明实践。创新将文明交通守法率、反诈宣传覆盖率等9项法治指标纳入“善文化”指数评价体系,开展“法治+理论”融合宣讲活动年均超200场次,覆盖机关、企事业单位、乡村社区、校园等全域场景。县域公民法治素养显著提升,为公民道德文化培育注入法治基因。

非遗赋新,传承法治匠心。探索非遗保护利用与法治文化创作深度融合路径,成功孵化西塘法治盘扣、姚庄法治农民画、干窑法治砖雕、大云法治泥塑等一批独具地域特色的“法治+非遗”文化精品。例如将1500多平方米的缪家乡村文化艺术中心作为公民法治素养观测点,与嘉善首位高级工艺美术师,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丁海龙合作,开展法治泥塑展陈和非遗研学体验活动。创新开设“法治+非遗”融合课堂58期,邀请律师、高校教授与非遗传承人同台授课,打造“童心向法”等特色实践品牌。

IP引领,构建传播矩阵。全力打造原创法治文化IP“云宝普吉吉”,推进其全生态开发运营。上线涵盖普法宣传、日常生活等主题表情包8套,衍生设计布袋、钥匙扣、公仔盲盒等周边产品,广泛应用于普法互动、法治进校园等多元场景,实现IP形象深入人心。

突出场景再造 实现法治因子沉浸式植入

首创文旅融合场景。建成全国首个“法治文旅聚落”,首创“法治+文旅”融合模式,深度借力歌斐颂巧克力小镇、日光域营地乐园等文旅“顶流”搭载普法场景,推出“普法小火车”“法”字巧克力DIY、普法灯光秀等法治文化体验项目,沉浸式感受“法治的味道有点甜”,参与游客近2万人次。在马房咖啡、江小橘乐园、沉香共富聚落、摩托驿站等嘉善网红打卡地广布普法元素,实现法治文化在休闲空间中自然触达,有力赋能文旅产业升级。“法治+文旅”工作获得省司法厅领导肯定,并在浙江经视《有请发言人》节目、浙江发布宣传报道。

丰富节庆活动场景。注重以文旅活动场景解锁法治文化体验,举行“‘典’亮古镇 法润民心”民法典宣传月主题活动,促进法治文化与古镇文旅融合发展,参与群众500多人次。精准把握西塘汉服文化周、省杜鹃花文化月、寻觅最香野米饭节、乡村马拉松等特色节庆流量高峰,常态化推出“一月一活动、一镇一品牌”的“法治+文旅”主题活动。

拓展数字交互场景。优化运行“嘉善普法”微信小程序,集成全域法治旅游地图和观测点有奖打卡测评功能,实现全县34个公民法治素养观测点、34个重点法治宣传教育基地“一键可达”。将法治文化探索融入城市漫步潮流,依托小程序发布并开展City walk普法系列项目:今年以来,结合民法典宣传月联合县法学会、县公安局、县网信办开展“学法嘉年华”活动;结合暑期“春泥计划”联合县委文明办开展“法韵江南”活动,已逾4200人次参与打卡和学法答题。

突出区域协同 推动法润文化创新性生产

制度保障,凝聚共建合力。聚焦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法治文化资源共享、平台共建、活动共联、品牌共育,联合上海青浦区、江苏苏州吴江区先后共同签发《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司法行政普法与依法治理区域合作框架协议》《嘉善 吴江 青浦三地推进法治文化协同建设合作框架协议》《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法治文化协同建设工作机制》,有力破解跨区域法治文化资源碎片化、协作机制长效性不足等难题,全力打造“跨域法治文化协同发展示范区”。

融合驱动,共建阵地集群。2025年5月青吴嘉三地共同发布《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法助共富导览图》《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法治文化法助共富路导览图》,对三地法治文化资源进行了图文并茂的展示。共同打造“桃源渔歌”长三角法治文化示范带,开设“长三角法治文化会客厅”“法治桃花源”“法助共富聚落”等特色点位,以“一图一路”展陈青吴嘉24个法治文化片区、7大法治文化重点点位。依托新技术、新媒体成立示范区普法“智盟”,牵头研发法治文化共建程序,统揽三地法治文化资源,形成分众化、能分享、可互动的普法品牌阵地集群。

联动聚智,激发创作活力。青吴嘉每年轮流主办长三角法治文化节,建立“普法合伙人”工作机制,联合开展法治文化作品“订单式”征集和创作,引导专业力量精准输出。广泛发动三地文化学者、本土创作者、高校等社会力量,开展法治视频、摄影、书画、田歌等法治作品征集和评选,累计开展法治作品征集和评选5次,参与达700多人次,激活了公众参与热情。

编辑:梁梦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