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一针一线,织就晚年安宁

2025-10-17 16:26:07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标准+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春 通讯员 杨昱恒 徐志杰

沿着这条小道转进去,直走,穿过两个路口,便是王大爷和许老太现在的家。

此行,王大爷的儿子小王并非独自一人,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人民法院鄞江法庭的法官宓琼凯也一同前来探望,他来回访这两位曾深陷房产纠纷的老人如今的生活情况。

房间整洁,阳光斜照。许老太细心地将一条淡蓝色毛毯对折,轻轻垫在王大爷的腰后。这条毛毯是她过去一针一线亲手织的,如今颜色已不鲜亮,像被岁月反复漂洗的天空,泛着温和的褪色感。

王大爷和许老太是晚年再婚,相识于村里的老年活动中心,2013年决定结婚携手共度余生。两年前,王大爷确诊阿尔兹海默症,失去自理能力,法院指定许老太成为他的监护人。老口的日子虽然不易,但也平静温馨。

直到新村房屋建设的消息打破了这份平静。王大爷名下的老屋被列入拆迁范围,这本是可改善生活的好事。但许老太未曾想到,村委会直接将安置房登记到了王大爷的儿子小王名下。更让她心寒的是,小王打算将新房用于出租牟利,全然不顾老父亲需要安养的现实。

“我是他的监护人,却连一句话都说不上。”许老太回忆起当时的情形,眼中仍有苦涩。她尝试与小王沟通,得到的却是一句冰冷的回绝:“房子你没资格插手!”

无奈之下,许老太以王大爷的名义向法院提起了诉讼,请求判令将安置房登记回王大爷名下。接手案件后,宓琼凯第一时间觉察到案件的复杂性,这涉及的不仅是房产,更是关乎一个安稳的晚年。

图为海曙法院法官宓琼凯巡回法庭审理现场

宓琼凯没有急于开庭,而是先走访了相关各方,逐步理出症结。原来,村委会选择将安置房直接登记给小王,是因为王大爷曾在2019年手写遗嘱,载明房屋归儿子。而小王会如此强硬,一方面是担心家产“外流”,另一方面也是对法律认识片面。

弄清原委后,宓琼凯决定组织调解,将各方人员聚到一起,寻找一个最佳的解决方案。

调解当天,许老太推着轮椅上的王大爷早早到场,大爷膝头依然搭着那条淡蓝色的旧毛毯。

起初,宓琼凯让每个人畅所欲言,可双方争执不下,小王当场甩出遗嘱,坚持不肯退让。许老太的无奈像卡在喉咙里的刺,咳不出来也咽不下去:“我们不是要争房子,只是想有个安居的地方啊!”

争吵激烈时,许老太不自觉地拢了拢王大爷腿上的毛毯,而神志已不太清的王大爷,则一直拨弄着毯子边缘磨出的线头。

“首先,王大爷仍然在世,遗嘱并未生效,从法律上小王没有取得房屋的所有权。”宓琼凯适时把讨论拉回正轨,“更重要的是,两位老人今后的生活该如何保障?”

在宓琼凯的梳理下,各方认识到将安置房直接登记给小王的行为存在瑕疵,作为监护人的许老太的意见不该被忽视,两位老人对老有所居的期盼更需要被守护。这起纠纷就像那条用旧的淡蓝色毛毯,打满了多年纠缠形成的死结——这些结扣繁杂而顽固,硬扯只会绷得更紧。宓琼凯没有强行撕扯,他顺着纹理一点点分辨线头的走向,一圈一圈地松解那些被情绪拧紧的环扣。

最终,一家人达成和解:充分尊重王大爷遗嘱的意思表示,房屋仍在小王名下,但两位老人享有居住权,老人居住期间小王不得对房屋进行处置。许老太颤抖着手,在和解协议上签下了名字。放下笔,她没有立即起身,而是默默将王大爷膝上的淡蓝色毛毯对折的边角掖进轮椅扶手下方。

午后的阳光洒进调解室,为毛毯覆上一层柔和的光晕,毛毯上细密的针脚在光线下清晰可见,仿佛编织着两人相互扶持的日日夜夜。


编辑:牛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