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志锋 通讯员 赵旭炅
近日,甘肃省酒泉市肃北县人民法院执行局成功化解一起矿山爆破服务合同纠纷案件。执行团队通过善意执行与灵活调解,既有力维护了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也为陷入暂时困境的被执行人企业争取到宝贵的经营缓冲期,最终实现案结事了的良好效果。
该案源于申请执行人酒泉某爆破工程公司与被执行人肃北县某矿业公司之间的爆破服务费用争议。经肃北县人民法院依法审理,判决被执行人向申请执行人支付服务费、违约金等共计46万余元。判决生效后,因被执行人未主动履行付款义务,申请执行人遂依法向该院申请强制执行。
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承办法官第一时间梳理案情,经分析发现,双方矛盾并非源于被执行人恶意拖欠,而是企业面临临时性资金周转压力。法官意识到,若采取查封账户、扣押资产等常规强制措施,虽能快速推进案件执结,却可能直接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甚至导致“办结一个案子,垮掉一家企业”的负面结果。
为此,执行法官坚持善意文明执行理念,多次组织双方当事人沟通协商。调解过程中,法官一方面向被执行人严肃释明拒不履行生效判决的法律风险,明确其应承担的义务,引导企业正视债务、主动担责;另一方面,从优化当地营商环境的角度出发,向申请执行人详细分析“分期履行”对保障被执行人企业持续经营、提升后续债务偿还能力的积极意义,耐心争取申请执行人的理解与支持。
经过多轮耐心协调,双方最终达成互谅互让:被执行人承诺分期支付全部欠款,申请执行人也自愿减免部分逾期利息,双方共同签订执行和解协议。该方案既切实保障了申请执行人的债权得以逐步实现,又为被执行人企业缓解资金压力、恢复正常经营创造了有利条件。
本案的成功化解,是肃北县人民法院深入践行“司法为民、服务发展”理念的生动缩影。下一步,肃北县人民法院将继续深化执行机制创新,在依法保障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同时,灵活运用执行和解、调解等方式,努力寻求各方权益的最大公约数,为营造稳定、公平、透明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服务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保障。
编辑:梁梦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