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潘从武 通讯员 赵书城 陈明
图为“石榴大妈”们正在参加法治培训。潘从武 摄
新疆叶城县伯西热克镇有两大“特产”:石榴和“石榴大妈”。
6000余亩石榴年产值达4000万元,成为乡村振兴的“致富果”。
“石榴大妈”志愿服务队由全国“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叶城县公安局伯西热克派出所组建,900余名志愿者奔走于全镇19个村,走出一条在“家门口”排忧解难的新路子。
随着基层治理环境的变化,头脑活、思路新的年轻人成为“石榴大妈”志愿服务队的主力。
近日,26岁的阿依加玛丽·艾海提向记者分享了她当“石榴大妈”的经历。
阿依加玛丽的父亲是塔木巴格村的老支书,把“爱操心”的习惯传给了她。结婚后,阿依加玛丽在村里开了一家便利店,乡亲们常来店里买东西、拉家常,从早到晚热闹得很。
3年前,村警麦麦提艾麦尔·沙地克邀请阿依加玛丽加入“石榴大妈”志愿服务队。阿依加玛丽跟麦麦提艾麦尔开玩笑,“我又不老!”
麦麦提艾麦尔一本正经地说:“大妈也要年轻化。”
就这样,穿上“石榴大妈”红马甲,阿依加玛丽成天忙着“管闲事”。
有人买手电筒时抱怨路灯太少,阿依加玛丽在村民议事会上反映,村“两委”很快加装了50盏路灯,晚上村民走到哪儿都是亮堂堂的。
村里来了陌生人,阿依加玛丽会给麦麦提艾麦尔打电话,麦麦提艾麦尔过去问一声,给走亲戚的带个路,为打零工的找活儿干。
“解疙瘩”也是常有的事。9月10日,阿依加玛丽路过依某家,听到他们两口子吵得正凶。阿依加玛丽喊来民警、村干部一起敲开依某家的门。
原来,依某的妻子急着去喀什市治病,依某却想把家里70多头牛卖掉再走,两人谁也不肯让步。“卖牛才有钱治病,他是为了你好。”阿依加玛丽和村干部安抚依某的妻子,民警联系周边屠宰场帮忙卖牛。
两天后,夫妻俩拿着卖牛所得钱款踏上求医路。依某的妻子经过治疗,病情明显好转。
村里共有16名“石榴大妈”,她们灵活搭档、“组团”服务,比如召集孩子们举办读书活动,帮独居老人洗衣服、交水电费,开展交通劝导、倡议文明出行。
麦麦提艾麦尔和同事经常给“石榴大妈”们上课,讲法律法规、惠民政策,教反诈防骗、风险防范知识,“石榴大妈”们接着讲给乡亲们听,带着他们干。如今,村里闹心事少了,欢笑声多了。
“大妈”干得热火朝天,“大叔”也不能落后。2024年9月,派出所指导成立了“核桃大叔”志愿服务队,农忙时哪家缺人手,他们就去帮忙,重活累活抢着干。前两天,大家一起帮独居老人收核桃,“核桃大叔”举竹竿、扛麻袋,“石榴大妈”蹲在地上捡核桃,默契十足。
现在,“石榴大妈”中的年轻面孔越来越多,有会讲普法“脱口秀”的环卫工,有听民声传民意的餐馆老板,还有“跨界”调解的广告设计师……大家各展所长,守护村里的安宁祥和,让乡亲们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编辑:李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