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以司法之力保障城区路畅人安

​深圳南山法院多元共治有效推动道交纠纷源头化解

2025-10-17 10:20:51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标准+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唐荣 莫雅璇 通讯员 丁晓敏 胡旦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位于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地带,是连接湾区都市圈的重要门户,高速公路、国道、城市道路在这里纵横交错,机动车及电动自行车往来穿梭繁忙,引发道路交通纠纷案件逐年上升。面对这一实际问题,自2022年4月开始,南山区人民法院主动作为,启动道路交通纠纷案件专业化审理机制改革,在辖区沙河法庭设立道路交通案件专审法庭,集中审理全区道路交通民事纠纷案件。三年以来,沙河法庭通过立足辖区道路交通纠纷实际,创新审判机制,积极推动道路交通纠纷防于未然、止于未诉、多元共治、案结事了。 

依托“法院+”多元联动解纷机制 

2024年6月,南山区法院沙河法庭、南山区交警大队、区司法局、深圳市保险消保中心联合成立道路交通调处中心,并分别在沙河法庭、南山交警大队设立调解工作室、法官联络站及道路交通微法庭,构建“交警前端调解+法官线上线下指导+三日内司法确认”的解纷模式,合力促推道路交通纠纷高效化解。 

目前,道路交通调处中心自成立以来,已成功调解12496起道交纠纷,调解成功率达63.52%。今年以来,进入诉讼的案件量仅占全区交通事故总量的2.41%。 

为依托“法院+”多元联动解纷机制,沙河法庭延伸基层前沿触角,在辖区街道综治中心设立联动解纷工作站,派驻专业审判团队提供指导调解、释明引导、调解培训等服务,形成“法庭+街道+派出所”联动解纷网络,将司法服务进一步向“抓前端、治未病”延伸。近年来,沙河法庭已累计开展“微法庭+”活动10余场次,举办骑手安全培训、交通安全进校园、多元纠纷化解云课堂等主题法律讲座5场,发放宣传资料1000余份,协同街道成功化解道路交通纠纷128宗。 

让群众少跑路,让纠纷一次解 

为深入构建“互联网+”智能化新型审判体系,全面贯通线上立案、云端调解、在线质证、电子送达、线上庭审等审判环节,近年来,南山法院积极借助信息化手段为当事人提供全流程、全时空、跨区域的在线解纷服务,保障诉讼参与人能够随时随地参与诉讼程序,真正实现让当事人“少跑腿、减诉累”。 

“科技赋能”“远程庭审”。“法官告诉我只要用手机把材料上传到‘深圳移动微法院’小程序就行,有不懂的地方给法官留言。从立案到结案,我连法院的门都没进过,开庭那天仅用半个小时就完成了案件审理。”这是涉案原稿张女士表述,其对这种便捷的网络庭审方式的轻松感受。 

原来在六个月前,张女士丈夫因车祸身亡,张女士将该案诉至法院,请求判令事故责任方及保险公司赔偿医药费、误工费、丧葬费等费用。沙河法庭法官刘津荣在审理过程中,考虑到张女士人在外省,需照料家人,建议双方当事人同意采用线上庭审方式与法庭约定时间审理本案。刘津荣按照庭审约定时间,对着电脑屏幕敲响法槌:“现在开庭!首先核对到庭当事人身份。”屏幕另一端,远在外省的原告张女士与被告李先生在各自家中,通过手机与法官开启“远程对话”,开庭仅用半个小时就完成了案件审理,有效提升了道路交通纠纷专业化审判效率。 

与此同时,沙河法庭在针对道路交通事故发生后无法通过肇事方获得有效赔偿,生活面临急迫困难的当事人,积极打通司法救助“绿色通道”,以快受理、快审查、快报批、快发放的方式为当事人减免诉讼费、发放司法救助金等,坚持“应救即救、应救尽救”原则,让司法救助为困难群众撑起“法治保护伞”,真正实现案结事了、事心双解。 

“道路交通安全牵动着千家万户的幸福。下一步,沙河法庭将持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聚焦道路交通案件专业化审判,汇聚多元解纷力量,让止争更快速、调解更专业、赔付更到位、司法更暖心。”沙河法庭庭长雷英孝表示。 

编辑:徐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