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春 通讯员 王怡蔷 高洁
近日,在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龙湖天街商圈,一座集成了视频调度、一键报警、便民服务等功能的智慧岗亭内,社区民警吴义鹏与两名身着“常和”青年志愿者马甲的产业青年一同查看实时治安动态。这支由民警引领、企业青年广泛参与的队伍,正是滨江区公安分局深化“滨安众治·一呼百应”体系建设,创新基层治理路径的生动缩影。
面对辖区高新企业集聚、产业青年基数庞大、社会治理需求多元的现实情况,滨江区公安分局推动警务前移、力量下沉,不仅布建了像龙湖天街这样的智慧岗亭作为前沿节点,更创新发动“常和”“兴sir”等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将专业的警务指导与青春的志愿活力相结合,把基层治理的“千条线”编织成平安共建的“一股绳”,探索出一条“警企共建、青春共治”的新路径。
国庆节前,长河派出所专门召开了警企联席周例会。兼任街道平安共建联络员的民警吴义鹏开门见山:“近期数据分析显示,有街头搭讪的新型诈骗,需要加强警示引导。”小区物业经理、同时也是“常和”志愿者服务队骨干的小李立即回应:“我们志愿者可以在晚高峰时段,利用岗亭的广播系统进行安全提示,同时分发宣传单页。”
“这个提议很好!智慧岗亭的电子屏也可以滚动播放安全警示片。我们可以再联合社区搞一次集中宣传行动。”吴义鹏补充道。在场的企业员工志愿者队长小王随即认领任务:“我们队可以负责拍摄制作一部有趣的普法短视频,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传递安全知识。”
短短二十分钟,一个由公安牵头、企业协同、青年志愿者参与的反诈宣传方案便迅速成型。据了解,坐拥大量高新技术企业的滨江区,吸引了数以万计的产业青年在此工作生活。年轻人充满活力,但也给传统的治安管理、反诈防骗、安全宣传等工作带来了新课题。如何将治理压力转化为共治合力?滨江公安分局给出的答案是:“科技赋能、警企联动、青春融入”。
在滨江区,龙湖天街这样的智慧岗亭已超越传统警务站的范畴,成为青年志愿者与科技装备协同作战的“前沿指挥所”。在这里,“常和”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与无人机、四足机器狗、无人巡逻车组成了一支“人机协同”的守护力量。来自企业的青年志愿者在民警统一指挥下,熟练配合机器人进行定点值守,深入地下车库等复杂区域巡查,运用无人机进行空中监控与喊话宣传。
“和机器狗一起逛街巡逻,既守护了平安,又缓解了一天的工作压力。”青年程序员、“常和”志愿者小陈笑着说,“这种既能服务社会又能锻炼身体的志愿服务,已经成为我们同事间流行的减压新风尚。”截至目前,他们已累计参与50余次志愿服务,通过“人力+科技”的双重巡查,成功预警并处置多起安全隐患,让滨江的平安守护既有科技的温度,更有青春的力度。
同时,滨江区公安分局聚焦提升协同处置效能,完善“警企协同、双向赋能”的保障机制。对需要多部门协同的复杂问题,依托“一呼百应”平台实现基层吹哨、部门报到,对志愿队伍,则通过定期专业培训和实战演练,提升其服务能力与专业化水平。
今年以来,滨江公安分局通过智慧岗亭前端感知与志愿者线下巡查的双向联动,已成功排查化解各类纠纷、安全隐患等各类风险事项数十起,形成了“科技支撑、警力牵引、企青参与、闭环处置”的基层治理新格局。这支活跃在楼宇园区间的青春力量,正与坚实的蓝色警盾一道,共同演奏着滨江基层治理的和谐“协奏曲”。
编辑:梁梦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