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法治春风遍乌蒙

毕节市“八五”普法工作谱写新篇章

2025-10-16 15:21:42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标准+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家梁 见习记者 胡特旗 通讯员 周伦虎

走进贵州省毕节市百里杜鹃管理区普底乡颖川村,法治文化墙、法治长廊格外引人注目。这正是毕节市夯实乡村法治建设的生动写照。

“八五”普法以来,毕节市紧紧围绕新时代法治建设要求,以提高普法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工作着力点,紧盯领导干部、群众、青少年三个群众,打好“指尖普法”流动普法、阵地普法组合拳,全面推进普法与治理有机结合,在全市范围内掀起法治宣传教育热潮,为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筑牢坚实法治根基,让法治的春风吹遍乌蒙大地的每一个角落。

健全机制,构建普法“大格局”

据悉,毕节市将普法工作视为法治建设的关键一环,强化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稳扎稳打推进普法工作。成立市委领导为组长的法治宣传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和守法普法协调小组,形成党委领导、部门齐抓共管的普法工作格局。印发实施《毕节市法治宣传教育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及《毕节市深化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方案》,为普法工作提供清晰的行动指南。各县区依据自身实际制定普法规划并严格执行,将法治宣传教育深度融入“十四五”规划。

同时,完善督察考核机制,将普法工作纳入法治督察、领导干部考核述职以及年度目标绩效考核体系,对表现优异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激发了全市上下参与普法工作的积极性,也成为推动工作落实的有力保障。

聚焦群体,筑牢普法“根基石”

在“八五”普法中,毕节市抓紧抓实关键群体,针对领导干部作为法治建设的“关键少数”,严格落实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法律法规清单制度,坚持专题学法,年度述法实现全覆盖。每年组织领导干部参加旁听庭审,组织全市国家工作人员通过学法平台在线学法,举办“法治毕节讲台”、开展专题讲座等,有效提升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

聚焦青少年群体,毕节市全面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和《中小学法治副校长聘任与管理办法》,在全市中小学开设道德与法治课,并配备2209名法治副校长(辅导员)为学生们带去专业的法治教育。另外,通过建设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开展“普法进校园,法治护成长”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全国青少年宪法在线学习和竞赛活动等,切实增强青少年的法治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

在提升广大人民群众法治意识方面,毕节市充分利用重要时间节点,整合基层法治资源,采取“菜单普法”的方式,发挥基层“五员”贴近群众的优势,通过集中宣传、送法进村等多样化形式,将宪法、民法典等法律知识送到群众身边。“八五”普法以来,全市开展各类法治宣传教育活动12.48万余场次,张贴标语、出动宣传车、设置宣传专栏、发放宣传资料,把法治宣传教育融入群众生活,让法治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创新手段,打造普法“新阵地”

“有不懂的可以问!社区有法律顾问,网上有官方普法平台,打12348法律服务热线也行,千万别自己闷着头扛。”在毕节市建设的民法典主题公园内,普法人员正在向群众讲解法律知识。

近年来,毕节市不断创新普法方式,着力加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线下,充分挖掘本地历史、旅游、红色、民族文化资源,打造了以“1个法治主题公园为核心、多个法治教育基地为支撑、村居法治文化阵地为配套”的普法阵地模式,让群众在休闲娱乐中就能接受法治文化的熏陶。

线上,建设融媒体普法直播间,开设法治毕节讲台,创办“以案普法”“法治大方·民法典相伴”“生活与法”“未”你说法等普法栏目,邀请资深法学专家、律师通过视频在线直播,权威解答群众关心关注的法律热点难点问题,将法律条文变成通俗易懂的视频音符,让群众动动指尖便可获取法律知识信息。并研发未成年人全面综合保护云平台“守未联盟”,设置云上基地、强制报告、云课堂等功能。目前,注册用户超130万人,覆盖师生300余万人。

此外,毕节市将法治元素与民族文化深度融合,让普法宣传更接地气、更具活力。分地域组建群众性法治文艺队伍,编制具有地方特色的法治山歌、法治儿歌、法治三句半、顺口溜、小品等文艺作品,广泛开展基层群众性法治文化宣传活动。做优“短剧普法”,制作推出《法·点人生》等普法连续短剧,将法律知识融入生动的故事中,视频点击、观看量累计突破3.8亿次。同时,创作600余部普法短视频发布在各大平台,围绕反诈防诈、禁毒防毒等热点话题开展“直播带法”50余场。

毕节市在“八五”普法工作中,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举措,在法治宣传教育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效,法治之光在乌蒙大地持续闪耀,人民的幸福感不断加强,法治意识不断提升。

编辑:董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