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春 通讯员 葛思彤 胡颖哲
9月,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洞桥镇阳明公园内,一架警用无人机悄然在空中盘旋。地面指挥车内,操作员、海曙区公安分局洞桥派出所民警徐人杰紧盯实时画面。“取现人出现了!收网!”徐人杰一声令下,四周埋伏警力迅速合围,当场抓获涉嫌诈骗的取现人,并查获涉案现金15万余元。
“无人机的空中视角,成为我们布控抓捕的‘千里眼’。”徐人杰感慨道。这起案件,是海曙公安警用无人机融入实战的又一成功范例。
从“猎鹰”起飞到全域覆盖
2020年,海曙区公安分局巡特警大队率先在宁波市组建首支“猎鹰”警用无人机战队,并搭建首套通过公安网实时回传画面的传输系统。五年间,这支队伍从无到有、从有到优,逐步实现从“精英战队”到“全域覆盖”的跨越,如今这支“空中奇兵”已飞入全区17个派出所,成为守护城市平安的重要力量。
“我们不仅培养会飞无人机的飞手,更要培养会教的无人机教员。”巡特警大队无人机中队副中队长刘杰介绍,巡特警大队坚持“因所施教”的培训模式,通过两期集中培训和后续的送教上门,协助派出所组建专业无人机小队,目前已实现全区60名警用飞手的目标。通过由派出所持证民警担任“小教员”进行带训,将无人机操作技能普及到每个值班组。各派出所通过建立数字地图、预设航线、开展自动巡航,对重点街区和治安复杂区域实施每日定时空中巡逻,彻底打破地面警力的视野局限。
“自8月27日全面建队以来,已累计飞行百余架次,巡逻时长超过2000分钟,真正实现‘空中警力’的常态化、高效化部署。”刘杰表示,随着今年8月底两期警用无人机飞手培训班结课,全区17个派出所全部具备无人机实战能力,9月10日,“猎鹰”战队队员实体化入驻指挥中心,推动派出所级警用无人机应用从“点上突破”迈向“面上成势”。
从单点突破到综合治理
从实训到实战,“空中+地面”的立体作战模式,在海曙区公安分局的案件侦办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8月,南门派出所侦破一起盗窃电动自行车的案件。在已经得知被盗车辆随车定位落点的情况下,无人机组率先发动,对地面情况进行点对点侦察,随后与路面追踪警力合围,“空地”同步蹲守,最终人赃并获,全程用时不到2小时。
“警用无人机的高空视角弥补了地面公共视频的盲区,实现从‘单线追踪’到‘立体合围’的升级。”南门派出所民警李宗霖也是刚刚培训结业的青年民警,在实战中已然尝到灵活运用无人机辅助侦查办案的甜头。
针对老城区街巷复杂、宣传难以全覆盖的难题,南门派出所推出“无人机+方言”反诈宣传模式,在老年人聚集区进行定向喊话,推动各类警务宣传工作从“被动响应”向“主动防控”转变。针对夜宵摊噪音等群众反映较多的治理难题,白云派出所灵活运用无人机,通过喊话及时制止扰民行为,以“非接触”方式提升治理效能。
从警情助手到“生命防线”
“无人机能够辅助我们应对不同地形条件下的救援警情。”海曙区公安分局巡特警大队副大队长楼明华介绍说。“部分路人报警的救援类警情,当事人可能已经离开报警现场,而导致搜寻的工作特别费时费力,通过无人机高空视角,我们能第一时间搜寻到需要帮助的群众。”
而在山林救援中,警用无人机的作用不言而喻。海曙区紧靠四明山区,吸引各地游客慕名而来,溯溪游玩、徒步越野。9月,龙观派出所接到山区迷路人员求助,民警利用无人机进行高空搜索和扩音喊话,精准定位被困人员位置,历时两小时成功将其救援出山。“今年以来,我们参与山地救援类警情已有21起,其中出动无人机辅助救援的成功率较高。”刘杰表示,“无人机凭借其灵活机动、穿透力强的特点,在山林等复杂地形救援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运用。”
“警用无人机不仅是装备升级,更是警务理念的革新。”海曙区公安分局巡特警大队大队长戚聪波表示,接下来将持续深化“人机互动、空地一体、联勤巡防”的现代防控体系,拓展警用无人机在侦查、巡逻、反制等领域的应用,助力全区巡控工作向“智慧警务”全面转型升级。
从高空侦察到精准救援,从治安巡逻到反诈宣传,海曙公安警用无人机正以科技之翼,织就一张全域立体的低空安全网,守护着甬城的安宁。
编辑:梁梦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