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案说·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
□ 本报记者 董凡超
治理欠薪工作,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社会和谐稳定。
近年来,各地综治中心积极发挥枢纽平台作用,创新工作机制,通过高效联动、多元调解和精准施策,成功破解了一系列欠薪难题,用实际行动筑牢民生保障的底线,让劳动者不再“忧薪”。
快速响应联合调处破解欠薪僵局
【案情经过】2021年2月至2024年12月,张建国等15名农民工在山西省吕梁市文水县某煤矿从事井下井上等工作,约定首月工资推迟一个月发放,因煤矿经营波动,工资发放逐渐滞后,至2024年底累计拖欠51.9万元。其间,双方对“资金周转困难”“流程时间长”各执一词,问题始终悬而未决。多次索要无果后,张建国等人来到文水县综治中心求助。综治中心及时受理,积极调解,确保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今年年初,经过不懈努力,这场欠薪纠纷终于得到化解。
【主要做法】农民工欠薪纠纷需要多部门协同配合、环环相扣,跨部门事务推动难、见效慢,衔接稍有不畅便会耽误大把时间。县综治中心接到此纠纷后,第一时间启动矛盾纠纷联动化解机制,由县综治中心牵头组织县信访局、县人社局、县能源局成立联合调解工作组,立即商讨方案,确保化解矛盾纠纷只跑一地。工作组一方面入驻煤矿,与相关负责人面对面沟通,明确告知其法律责任,若拒不支付可能面临行政处罚甚至刑事责任,进行释法明理;另一方面全力安抚农民工情绪,引导其合理合法表达诉求,避免矛盾激化。与此同时,县综治中心访调对接委员会第一时间收集、核实欠薪证据,确认欠薪事实清晰、金额准确。
针对煤矿提出的“近期资金回笼慢”困难,结合农民工尽快拿到钱的诉求,工作组制定短期流动性支付方案,将薪酬分两批完成支付,既缓解了涉事企业资金紧张问题,又满足了农民工“讨薪”诉求。
【工作心得】文水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赵志明:县信访局、县人社局、县访调委等部门入驻县综治中心,有效整合多部门资源,打破单一手段、各自为战化解纠纷的局面,实现了矛盾纠纷早发现、早介入、早化解。这起农民工欠薪纠纷的成功化解,是文水县推动构建“党建引领、中心调度,综治牵头、部门联动,分级负责、多元化解”基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生动实践。
智辨真假班组巧解百万“薪”结
【案情经过】“我们的工资怎么办啊?!活干完了,钱一分没得,又快年底了,我们真是没办法了!”2024年秋,十多名神色焦急的农民工聚在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综治中心综合接待大厅里,述说着自己在某地项目完工后讨要工资的艰辛。工作人员在详细了解情况后发现,该事件可能涉及上百名农民工数百万元欠薪,时值春节前夕,农民工返乡心情急迫,一旦处理不好,可能“燃”起更大的“火”。随即,综治中心迅速召集人社、住建、司法行政、信访、法院及属地街道等单位召开专案会,吹响联动处置“集结号”,一场多元力量协同战就此打响。
【主要做法】该项目已竣工一年多,前期涉事企业不配合协调处置,甚至指使部分人员假冒班组工人混同讨薪,企图“浑水摸鱼”,逼迫真农民工班组“打折薪资”让渡工程款利益,案情盘根错节,化解难度大。
如何甄别真假班组,让真欠薪的人拿到钱,是一场对基层治理智慧的考验。对此,金牛区综治中心牵头,发挥政法资源聚合和行政部门横向联动优势,统筹中心各种资源,确定“三端”化解方案,形成全区“一条心”工作合力。一是前端稳控筑牢“防护网”。发挥属地街道及网格群防群治力量做好农民工群体释法说理工作,安抚情绪;发挥区综治中心阵地优势,主动将讨薪农民工群体引导到中心统一接待,实现多单位信息共享,集中处置。二是中端调查甄别“真假薪”。由人社、住建部门联合调查,精准发力,深挖考勤表、工资单、合同文本等,大量走访农民工“摆龙门阵”,固定用工事实证据链,识别“真工人”。在农民工的工资单价存在较大争议的情况下,转变办案思路,将真班组引入诉讼程序定分止争,以“涉嫌虚假诉讼”震慑假班组主动放弃“讨薪”。三是后端解扣兑现“血汗钱”。由住建部门约谈建设单位预留应付工程款,为后续切实解决工资提供资金渠道;指派专业律师统一代理上百名农民工诉讼案件,进行诉前财产保全,降低维权成本;法院开启“绿色通道”,检索关联案件,两庭室联动将建工合同之诉与劳务合同之诉并案审理执行,组织各方当事人达成可落实的调解协议:由施工单位委托建设单位代为支付180余万元工程款用于清偿100余名农民工工资。执行局快执快付,确保农民工在春节前拿到欠薪。
【工作心得】金牛区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王建江:矛盾纠纷化解就像解难题,综治中心是“纲”统筹全局,各部门是“目”各司其职,街道网格是“眼”吹哨预警。在解这道纠纷化解的难题时,金牛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走法治化“路线图”,坚持人民利益至上,交出了“党委统筹、中心牵头、多元协同、同心向力、一体推进”的答卷。
跨省联动巧解百人讨薪困局
【案情经过】今年3月14日,曾在浙江省舟山市岱山县务工的陆某焦急地拨通了舟山12345热线:“辛辛苦苦工作了一年多,和外包公司既有劳动合同又有考勤表,但公司找各种借口不肯发工资。和我一样被拖欠的有100多个人!”面对这起涉及百余人的欠薪事件,岱山县综治中心立即启动欠薪问题应急响应工作机制,“吹哨”召集信访、法院、人社、公安和属地乡镇组成工作专班,第一时间召开会议研判案情、制定方案。在工作组的全程跟踪下,200余万元工资款全部发放至农民工个人账户,工人满意度达100%,为这次跨省讨薪之路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主要做法】群体性欠薪事件处置最怕遇到的就是当事人跨省分散取证难、涉事企业约谈难、层层转包界定难。县综治中心迅速启动欠薪问题应急响应工作机制,“吹哨”召集信访、法院、人社、公安和属地乡镇组成工作专班介入调查、研判案情、制定方案。一组耐心安抚务工人员,细致登记欠薪信息,引导理性维权;另一组则通过社保系统比对劳动合同信息,确认涉事企业用工合规性及欠薪事实,赴外地约谈企业负责人,明确法律责任,责令限期筹措资金。同时,启动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应急支付程序,协调总包单位核对工程款并结算。
既要“案结事了”,又要“人稳业安”,综治中心全程跟踪事件处置进度,在工资到账后48小时内,通过12345热线对100余名工人进行了全覆盖回访,满意度达100%。同时,联动人社部门将涉事企业列入拖欠农民工工资“黑名单”,实施联合惩戒,对拖欠工资违法行为形成了有力震慑。
【工作心得】岱山县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夏明:综治中心作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的“一站式”平台,既要调处于事,更要化解于心。我们强化欠薪隐患源头治理,筑牢合同备案、资金监管、信用评价“三道防线”;建立欠薪三色风险预警模型、施行调处后跟踪回访,确保案结事了人和。这场由一个维权电话引发的跨省联动大作战,恰恰是岱山县以“快速响应—协同处置—长效预防”巧解讨薪困局的生动写照——中心统揽程序、督办进度,部门各司其职、实质化解,再难解的问题,也能在协同合作中迎刃而解。
编辑:吴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