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玉林福绵警方打防结合 构筑反诈“金钟罩”

2025-10-14 18:06:47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标准+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良艺 通讯员 王晓丹

“就算你要被他骗,我们也不让你被骗!”中秋节期间,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公安局福绵分局面对情绪激动、拒绝劝阻的市民,耐心开展数小时劝说疏导,最终帮助受害人认清诈骗陷阱、停止转账,成功避免3万元经济损失。不放过任何一条线索,不让群众损失“一针一线”。这是玉林市公安局福绵分局深入开展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工作的一个理念。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持续高发,福绵警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主动创新工作机制,聚焦预警劝阻、宣传防范、精准打击三大环节,全面构筑反诈“金钟罩”。截至2025年9月25日,福绵警方实现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持续下降70%,现案追赃挽损率达38.15%,长期排名全市前列。

优化“1330N”机制 打通“中梗阻”环节

针对群众最关心的涉案资金挽损问题,福绵警方建立“1330N”快打机制,提升反诈处置效能。该机制以最大程度、最快速度连接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中派出所接警、紧急止付、资金分级研判环节,有效破解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时间紧迫、资金追溯的难题。该机制运行两年来,涉案资金拦截率有效提升。

5月30日,颜女士陷入刷单诈骗骗局,被诱导通过代付链接向香港某珠宝品牌支付2.6万元购买黄金。接警后,福绵警方立即启动“1330N”机制并与内地客服进行协调,因假期和数据跨境问题处理受阻后,迅速转向联系香港客服,最终在订单发出前成功实现跨境拦截,全额追回资金。事后,颜女士送来两面锦旗,其中一面委托转交给香港某知名珠宝品牌。

深化警企联动机制 加强行业联动协作

针对辖区服装企业密集的特点,福绵警方深化警企联动,创新构建“行业联盟+精准滴灌”反诈防护网,将警力嵌入行业生态,打造坚实的警企联动反诈防线。一方面,依托行业协会建立反诈联盟,诈骗预警动态得以在企业和车间里实时传递;另一方面,紧盯企业资金流转的“关键少数”,定期为财会人员开设防诈课堂,从源头上加固安全锁。同时,激活由村支书、企业主担任“带头人”的微信宣传矩阵,将预警信息精准推送给3万余名居民,辖区园区务工人员受骗率同比下降80%。

创新“5+N”宣传机制 实现全区精准覆盖

立足辖区实际,福绵警方构建以5支专业宣传队伍为核心的“5+N”反诈宣传机制,推动宣传模式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全面提升群众反诈意识。

其中,反诈宣传专职岗统筹全局,实现内容策划、渠道协调与效果评估的专业化运作;案情导宣机制则依托实时警情数据,动态捕捉新型诈骗手法,快速生成预警提示与案例解析,做到“发案一起、警示一片”。党员先锋队深入高发案社区开展“扫街”宣传,把防线推到居民家门口;福绵警方与教育局联合推出“反诈进课堂”三年长线计划,针对不同学龄段设计内容——为小学生讲解防范游戏诈骗,为中学生深入剖析“两卡”犯罪的危害。

“一开始只是想抢个红包,但题目里的诈骗场景太真实了,我差点选错。”玉州区张先生通过业主群参与福绵警方推出的“一分钟反诈试卷”后,不仅加深了对诈骗陷阱的认知,还接到反诈专员的回访电话,针对性分析错题背后的陷阱。这种“以测促学、以学促防”的闭环机制,让这份小小的试卷成功构筑起大众的心理防线,成为福绵区反诈宣传的闪亮名片。

此外,福绵警方建立季度评估机制,系统排查宣传盲区,并基于群众反馈及时优化策略;依托动态研判机制,成功打造出播放量超65万的反诈短视频,实现宣传模式的创新突破。

下一步,福绵警方将持续创新工作机制,深化技术应用与部门协同,坚决守护好人民群众的“钱袋子”,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福绵贡献力量。


编辑:李晓慧